青島智能制造裝備:“小巨人”撐起大產業
目標到2024年產業鏈規模突破1300億元,打造成國內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
自動下達各條產線的生產任務、不再需要質檢員就能將產線上的瑕疵品自動檢出……制造業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智能制造裝備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智能制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裝備,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梢哉f,沒有智能制造裝備,發展智能制造將無從談起。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迅速壯大。
今年上半年,青島將智能制造裝備確定為24條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之一。在這條萬億賽道上,青島依托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卡位多個細分領域,構筑起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護城河。目前,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規模已超千億元。
根據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青島未來將通過“內育外引”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迭代升級,產業規模持續穩定躍升。目標是到2024年,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規模突破1300億元,打造成國內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
為行業蓋上技術“天花板”
繼獲得法國、土耳其、俄羅斯等海外客戶的訂單之后,近日,主營光伏晶硅加工裝備的青島科創板上市公司高測股份再傳喜訊,公司已與印度最大的基礎設施企業阿達尼集團簽訂近6000萬元設備買賣合同,將提供磨拋機和切片機。
不斷斬獲重量級海外訂單的背后,是高測股份過硬的技術實力。近年來硅片切割向大尺寸、薄片化發展,高測股份順應行業趨勢,依靠“切割裝備+切割工藝+切割耗材”建立起的核心技術優勢,持續修煉內功。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2022第五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高峰論壇現場,高測股份成為全國首個切出80微米超薄片的企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20-2021年,高測股份生產的光伏晶硅加工裝備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在青島,像高測股份一樣的“行家里手”還有很多。由于工業生產的復雜性,智能制造裝備也是五花八門,既涵蓋工業機器人,也涉及3D打印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數控機床以及智能專用設備等。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1米寬,100米深”的特點。青島企業持續鉆研行業,不斷打磨技術,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寶佳機器人在中國飼料行業的智能集成裝備市場占有率超過70%;青島慧拓智能打造出世界唯一全機型、國內唯一多礦種、全場景適配的智慧礦山操作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力鼎智能裝備(青島)集團有限公司的沖焊橋殼總裝自動化生產線,填補國內行業空白;西海岸新區王臺街道是全國產量數一數二的無梭織機生產基地,有“中國紡機名鎮”之稱……
在青島擁有的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企業占有3席。
重塑行業,開創競爭新賽道
不只是技術的持續精進,來自青島的行業“隱形冠軍”還在嘗試改寫行業競爭規則,開創新的競爭賽道。
今年8月底,軟控在第17屆中國橡膠年會期間發布全球首個橡膠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MESIIC。平臺覆蓋橡膠裝備全生命周期,積累智能互聯、智能研發、橡膠輪胎智能生產、裝備智能服務等30余項智能場景。在平臺的加持下,位居全球橡膠智能成套設備行業前列的軟控將以全新的方式組織從生產、銷售到服務的全鏈條,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比如通過高端定制功能,一款包含7萬多零部件的轎車輪胎成型機,從定制需求導入到設計完成只需1人兩個小時即可完成,而之前的人工手動匹配設計則需要兩人三天時間。
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裝備企業不僅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生產和交付能力,還從單純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創造新的增長曲線。
青島宏大紡機在業內較早推出了遠程運維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平臺,研發人員節省了大量到用戶現場服務的時間,相應增加了進行產品研發和改進的時間,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了20%。更重要的是,平臺作為增值服務,受到越來越多客戶認可,軟件推廣每年增加系統營銷收入過千萬元。
在農機裝備、工程機械裝備等領域,類似的故事也在上演。深耕農業機器人的悟牛智能,提出“智慧農業管控云平臺+無人駕駛車+作業機器人”三位一體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未來幾年,青島將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重點聚焦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成套設備等領域,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突破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裝備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新項目也在為青島注入新動能。由世界500強日本豐田集團投資建設的豐田叉車制造基地項目目前1號車間已經拔地而起,預計項目一期將于10月底投產。未來,這里還將建設研發中心等,基地全部建成后,將年產各類叉車3萬臺,達產后可實現產值20億元。
據悉,全市近20個智能制造產業鏈重點項目正在快速推進建設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