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8日訊 長昆立交橋項目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重要的民生工程。日前,伴隨最后一棟建筑物——順達旅館完成拆遷,長昆立交橋項目前期清場工作畫上圓滿句號。歷時4年,靈山衛街道堅持“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就是服務保障民生,就是服務保障新區發展”的理念,主動靠上拼上,緊盯一線攻堅,持續開展工作。尤其今年7月份以來,面對剩余尾戶加速簽約清場的硬任務,創新戰法、改變打法,創造了服務保障轄區重點項目的“經典戰例”。
守底線
和諧陽光征遷
宅基地、集體土地企業、國有工業土地企業……長昆立交橋項目占地316畝,靈山衛街道轄區內涉及土地267畝,占項目總占地面積的84.5%,涵蓋各類企業及業戶114戶,項目清場土地類型多、矛盾糾紛多、拆遷任務多、前期經驗少、時間要求緊。面對項目拆遷的“地雷陣”,靈山衛街道將“守底線、穩立場”放在第一位,以心換心贏民心。
項目征遷過程中,面對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靈山衛街道堅守政策紅線和法治底線:對所有政策、評估過程、評估值一律公開,做好政策解釋工作,打消個別業戶存在的業戶間補償政策不統一甚至提出政策外補償訴求的錯誤念頭;對阻撓干擾正常工程施工,甚至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固定證據,堅決依法打擊。截至目前,所有業戶均完成簽約,未發生一起拆遷信訪事件。
在最后集中攻堅過程中,街道設立思想工作、監督執紀等12個工作小組,從講政策、摳漏項、核手續、摸外圍等細節入手,逐項打牢基礎工作,“不達目標不收兵”。
以項目征遷涉及的三家加油站為例,針對三家加油站互相毗鄰,油罐及管道內有油氣殘留,建筑物主體三側有國防電纜、燃氣主管線圍繞,安全形勢極其嚴峻的加油站拆除工作,街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深入研判,不斷優化拆除方案,拆除過程中街道分管黨政成員帶隊24小時值守,確保了全部建筑物拆除過程中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抓工期
作戰高效有序
長昆立交橋項目拆遷過程中,業戶巨大的利益訴求及部分國有土地出讓時參數不全的歷史遺留問題,成為確保如期完成攻堅清零任務的“攔路虎”。為此,街道搭建起了高效能的作戰體系。
街道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對項目親自研判、親自部署、親自調度、親自督辦;分管同志頂住多個項目同時啟動的壓力,對業戶情況每日一調度,情況“一口清”。黨員干部勇于擔當,有力推動了項目重難點問題解決。
堅持內外圍結合,街道精心抽調組織、安監、紀檢、村居等多部門骨干,發動法律顧問、輿論引導等多維度力量,打好“情理法”組合拳、“深細實”工作牌,一戶一策做工作,最終實現了業戶從不信任、不配合到平心靜氣,從等待觀望到主動了解信息,從過高期望到研究切實方案的“三個轉變”。
街道還明確屬地村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強化“兩委”干部責任心,把調度重點放在村“兩委”工作推進上,發揮其“主力軍”作用。同時,進一步細化出臺《綜合考核辦法》《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項目激勵辦法》兩個辦法,配套發布通報表彰機制,獎懲并舉,調動村集體參與各項重點工作的積極性。
由是觀之,這是一個高效精細的作戰體系,任務明確、多方聯動、責任壓實、問效追責,使靈山衛街道打贏“拆遷清場”戰役充滿“底氣”,更加凸顯出決勝項目建設的氣魄。
準發力
靶向施策攻堅
項目范圍內的3家加油站,因是國有工業用地上建設的商業項目且年代久遠,現行補償政策無法予以支持,亦無可比案例參考。同時加油站作為特許經營行業,現有評估補償辦法核定收益與其實際收益額相差巨大,無法出具對接數據進行實質性談判。街道創新舉措,通過現場查看加油量、車流量及與其他加油站收益進行比較等措施,合理確定其年收益補償,最終確定補償方案,保障業戶合法權益,打破了談判瓶頸。
加油站選址重建耗時長,為減少企業過渡期損失,加快新經營場所建設,街道以“慢不得”的責任感,聚焦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領域的無經驗戰,黨政班子成員帶頭研究設計規范,牽頭對接,專人跟進“加速跑”,幫企業跑土地、跑規劃、跑手續,為加油站選址重建工作提速。
針對國有工業土地回購評估價值低,遠達不到被拆遷業戶期望值,且企業土地占地面積太小,無法給予土地置換的國有工業土地回購“瓶頸”,街道配合區相關部門對此進行政策研究,匯編政策手冊和宣傳明白紙,組織開展“集中培訓+專項講解”相結合的政策研習,保證政策口徑一致,全流程公開,消除群眾顧慮。
結合實際創新做法,緩解企業后顧之憂,轉變路數改變打法……靈山衛街道精準施策,靶向攻堅,聚力攻堅克難,優化營商環境,為項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保障,為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衛城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