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文登路小學教學樓西側有一處原本利用價值不高的小場地,慧心巧思的校長賀衛帶領老師們將這里改造成古樸雅致的“文登陶園”,為孩子們的陶藝學習和創作開辟出一方新天地。這座小巧的學校占地僅8畝,卻有著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的美名。
方寸之間,自有天地。文登路小學的用心之舉是市南教育扎實落實“五育并舉”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南區先后獲評全國區域教育特色發展示范區、全國課程改革實驗區、全國校園科技體育示范區、全國藝術教育示范區……一系列“國字號”榮譽之下是一片肥沃的教育熱土,多才多藝的市南娃正在這里茁壯成長。

300余門特色課程“托起”孩子的才藝夢
“好聲音大賽”海選、“舞林大會”海選……在市南區實驗小學,這種全員參與的大賽廣受孩子們歡迎,每次大賽都有不少“草根明星”脫穎而出,許多孩子的才藝潛質由此被激發。“五育并舉,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我們希望為每個孩子搭建學習和展示的平臺。”校長朱雪梅說。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五育并舉”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市南區以精進推進“十個一”項目為契機,創生了“政府主導支持-社會資源聚智-教育統籌規劃-重點項目推進-學校分層落實”五級一體化管理體系,通過“全面覆蓋、完善體系、突出重點”,立足“品格養成、身心健康、藝術生活、文學修養、科學能力”五個維度,為市南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助力。
五育并舉,課程建設是核心。近年來,市南區構建起一個豐富的“特色課程庫”,涵蓋書法、陶藝、京劇、擊劍、帆船等300余門特色課程,通過國家課程區本化、校本化的分層全員普及,讓每個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發展點。
以美育為例,市南區通過深化美育綜合改革,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動、生生有特長”的美育格局;深度推進學生合唱、戲劇、舞蹈、器樂、啦啦操、美術等六大項目的全面普及與特色發展,實現“人人掌握一項以上藝術才能”的培養目標。
海洋和國際氣息濃郁的市南區,結合區域海洋文化特色,自編并出版了區本1-9年級音樂、美術、體育海洋主題教材——《海之韻》《海之美》《海之魄》,讓藍色海洋成為孩子們才藝發展最靚麗的底色;全力打造“管樂教育”特色品牌,區域內各中小學成立近30支校園管弦樂團,逐步形成“生生有特長、校校有樂隊、全區有樂聲”的管樂教育文化。

名師大師悉心指導“點亮”孩子成長路
都說“最優教育在市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南區努力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提供給孩子。
五育并舉,師資是關鍵。市南區注重區域內教師培養,結合“十個一”項目,實施“強師賦能”教師技能提升計劃,根據教師層次基礎,精準定位培訓內容,以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面向不同學科教師開展藝術、體育、詩詞、書法等培訓。參訓教師累計180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市南教師有多好學、多能干?以藝術教育為例,合唱教師為了提高專業水平,赴北京等地參加大師班學習;美術教師為了精進專業技能到省內外寫生,并走進南京師范大學培訓;很多學校的老師自編了校本藝術教材,如陶藝、剪紙、戲劇、水墨等。再例如,體育教師通過不斷學習獲得了健美操、啦啦操等多個項目的國家級裁判員、教練員資格,帶領學生參加全國比賽,屢獲大獎。
市南區不僅擁有大量“優師名師”,還引進了不少“強大外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校教授、非遺傳承人、協會專家、藝術大師等紛紛走進校園,為孩子們提供指導。例如在管樂教育中,市南區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建立“中央音樂學院青島音樂中心”,中國音協管樂協會主席、國家交響樂團首席、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奧地利著名指揮家、德國著名演奏家等均曾與市南師生進行互動交流。掛牌成立管樂藝術大師工作室、京劇進校園實踐基地、膠東大鼓傳習基地、馬頭琴傳承基地、曲藝藝術傳承中心等美育平臺。
每一朵小花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
五育并舉,最終受益者是孩子。教育成效好不好,孩子最有發言權。
寧夏路第二小學學生丘雨銘通過“京劇進校園”活動熱愛上了這一國粹文化,并加入了學校京劇社團。“學習京劇不但讓我了解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讓我懂得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涵義。”他說,“正是因為我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合作,我們的節目才能取得優異成績,走上山東省的大舞臺!我一定要把京劇學好,成為小小傳承人!”
嘉峪關學校健身操社團的曲浩然則說,練習健身操不但讓他的身體更加靈活強壯,技藝更加高超,而且在與同學密切配合的過程中,集體榮譽感變得更強,“經歷過各種比賽后,我也變得更加自信、陽光了。”
走進校園,受益于五育并舉的市南娃隨處可見。據統計,市南區擁有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2所、全國藝術教育示范學校2所、全國特色學校1所,山東省藝術示范學校9所。此外,市南區多次在全國、全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榮獲優秀組織獎,美育綜合改革經驗曾在全省推廣……
在教育這座“百花園”中,多才多藝的市南娃正在茁壯成長,每一朵小花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責任編輯: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