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目前產業工人人數達19萬余人,已形成以汽車制造、紡織服裝兩大支柱產業為基礎的制造業集群,突出發展家電電子、食品飲料、包裝印刷、橡膠化工傳統優勢產業,重點培育微電子、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海洋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構建支柱產業拉動有力、傳統優勢產業生機煥發、新興戰略產業加速壯大的現代產業體系。

引言
即墨區總工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把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打造活力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的力量支撐和人才保障,從黨建引領、技能提升、釋放活力等方面持續推進改革,推動全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落地見效。

▲召開即墨區產改工作聯席會議
重點舉措1堅持黨建引領,凝聚改革合力
即墨區總工會堅持把“黨的領導”這一主線始終貫穿改革全局,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一是頂格協調、部門聯動抓落實。成立區委副書記為總召集人、多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聯席會議,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調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改革工作。二是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強基礎。打響“新就業形態建會入會、龍頭企業外圍服務企業和勞務派遣工用工單位建會入會、商協會+工會建會入會”三大戰役,不斷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三是典型引領、示范帶動促實效。《即墨新聞》、《民生播報》、《今日即墨》等欄目開設“最美勞動者”“奮斗者正青春”等新聞專欄,報道產業工人典型事跡,展示各行各業職工風采。
2提升素質賦能,打好技能培訓組合拳
構建進社區、進村莊、進企業、進學校“四進”技能培訓體系,提高產業工人整體素質。一是開展技能培訓進企業活動,拓寬培訓政策覆蓋面。先后到商會、街道及重點企業,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二是開發線上培訓平臺,開辟“送技上門”服務。以公益崗培訓為契機,率先組織培訓機構走進社區和村莊,圍繞居民技能所需提供上門服務。三是推進校企合作,鞏固“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聚焦本地企業特點,設置多個專業,新建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共建產業學院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2022年青島市即墨區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競賽暨“安康杯”競賽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3搭建競賽平臺,鼓勵建功立業
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建功立業,多措并舉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一是搭建爭優平臺,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多部門出臺《關于培育選樹青島市即墨區全員創新企業的意見》,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二是拓展競賽深度,構建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體系。深化“培訓、練兵、比武、晉級、激勵”的競賽模式,完善以技能為導向的激勵機制,促進職工隊伍素質提升。三是暢通發展渠道,強化創新激勵。建立企業技能人才業務進修和培訓制度,培育選樹“即墨工匠”,開展“墨城工匠,名師帶徒——百企千站帶萬人”技能提升行動,為人才構筑發展平臺。

▲出臺人才支撐文件
4做實服務陣地,釋放改革活力
聚焦“維護職工權益 關心關愛職工”,與時俱進推動改革貼近中心、融入大局。一是整合維權服務資源,做實做強維權陣地。推動工會法律援助機構實體化建設,依托“12348山東公共法律服務網”與“法援在線”打造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二是堅持以職工需求為中心,強化對產業工人的關心關愛。擴大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覆蓋面,開展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打造EAP服務中心。三是扎實做好網上工會工作,搭建職工與工會網絡“連心橋”。將“即墨工會”微信公眾號、“齊魯工惠”APP打造成服務全區職工的網絡工作平臺。

▲即墨區成立首個青島市級直播電商行業工會聯合會
主要成效
即墨區總工會堅持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截至目前,建立獨立基層工會組織1074家,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21家,涵蓋企業數525家,吸納會員12244人。舉辦直播電商行業黨建成立儀式暨簽約共建活動,經驗在《島城先鋒》刊發,人民網、新華網、青島電視臺等10余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以實施“百千萬提升工程”為抓手,統籌推進市區兩級74個先進典型培育,推進改革取得落地見效。
工會與人社局聯合舉辦6屆技能大賽,培育技能人才2000余人;舉辦即墨區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競賽暨“安康杯”競賽活動啟動儀式,動員廣大職工“勞動競賽促發展”,發動職工6000余人參與到競賽中;舉辦全國縫制機械維修“即發·杰克”杯職業技能競賽山東分賽區比賽,促進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提升。
“即墨工會”微信公眾號的關注職工5萬余人,“齊魯工惠”APP認證會員達18萬人,認證率高達96.57%,位居青島各區市第一名。今年以來,通過網上組織惠工活動20場,參與職工高達1.8萬人次,搭建起職工與線上工會的橋梁。

▲作為唯一區縣級工會在全國工會信訪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
思考啟示
創新是推動工會工作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工會工作實現單項突破、重點創一流、整體上水平的重要前提。即墨區總工會持續加大創新工作力度,多措并舉抓落實,整合各方資源,打破界限,改進創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工作經驗。工會可以借助社會力量,與其他單位或者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工作,把工會的觸角延伸至更廣泛的職工群體,凝聚合力深入推進產改工作走深走實。
來源:青島總工會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