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什么季節成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草莓春天成熟,春節前后也有早熟品種作為高端水果擺上貨架。但今年霜降節氣剛過,青島綠沃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里紅彤彤的草莓就已經掛滿枝,這得益于青島農業大學姜卓俊教授研發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術。近日,第三方評價單位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組織了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對“草莓根莖井水循環促進花芽分化超早熟栽培技術”進行評價,認定該新技術創造了北方現有生產中設施高架栽培十月中旬上市的紀錄,并填補國內空白。據悉,超早熟的草莓經濟效益明顯,目前每斤價格在98元。

三十年研發 ,他把“秋草莓”端上百姓餐桌
對水果來說,上市時間決定了經濟效益。3月份的草莓每斤十元左右,春節期間的草莓就要三五十元一斤。目前,草莓多是11月下旬或12月上中旬開始上市,6月下市之后,一年中有五個月的草莓空檔期。為讓草莓早上市,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姜卓俊研究了三十多年。

1988年,姜卓俊前往日本學習設施農業技術。他發現,原本四五月才能上市的草莓,在日本的冬天一樣可以嘗鮮。當時,中國的草莓種植尚未形成產業,受季節影響很大。如果一年四季都能有草莓吃,將會給農戶帶來巨大收益。回國后,他一頭扎進草莓種植技術研發中,1990年前后,完成了“冬季無加溫草莓早熟半早熟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草莓還能不能更早上市?2010年,姜卓俊取得了另一個突破性成果,通過夜冷育苗或冷藏處理等方式來促進花芽分化。草莓可以早到秋季上市。技術是為了服務農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姜卓俊始終將技術能推廣、好轉化作為科研目標。他發現,自己的“秋草莓”栽培技術雖在業界引起轟動,但操作起來成本頗高。比如夜冷育苗需要特殊的育苗設施設備,每天把草莓苗從冷庫里搬進搬出,人力投入大,稍有耽擱,成熟期就受影響。而且對農戶來說,冷庫設施投入大,技術推廣有難度。還有沒有更低成本、更易操作的辦法?這些年,姜卓俊始終沒有放棄探索。即使退休后,他仍積極參與科技特派員工作,在田間地頭和農戶交流,在大棚和實驗室里尋找可行的技術手段。
喝循環水住升降倉, 草莓產量翻番還早熟
草莓超早熟、豐產是種植上兩個關鍵技術,經過評估,姜卓俊的新技術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3年前,城陽棘洪灘街道東毛村的青島綠沃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了大棚,大棚設施齊全,配有循環水裝置,原本是為了在冬季循環熱水,為作物加溫用。作為科技特派員,姜卓俊到農業科技公司指導生產,與這家生產企業發生了奇妙的“反應”。
為了促進草莓的花芽分化,從前的做法是把整株苗木搬到冷庫,其實在草莓生長過程中,只要控制了根部的溫度,就能控制花芽分化,從而實現早開花早結果,大棚制冷并不是必要條件。“自然生成的草莓無法在夏季結果就是因為夏季溫度過高,既然種植大棚有熱水循環系統,不如改成冷水循環來種早熟草莓!”姜卓俊的想法得到科技公司的支持。農戶種植多是用井水灌溉,經過測定,井水溫度常年在17、18攝氏度,非常適合無土栽培早熟草莓的條件。試驗中的草莓八月中下旬定植,十月中旬就有了收獲,結出來的草莓果實又大又亮,第一茬果平均單果重40克以上,品質優良,目前已經進入盛果期。
記者看到,大棚里的早熟草莓住在可以升降的種植架上,工作人員要管理的時候,把需要管理的那一葺降下來就行了。因為節省了步道的面積,整個大棚種植架密密麻麻,產量也比傳統大棚翻了一番。
如果農戶想要使用超早熟草莓種植技術,是否需要付費?姜卓俊表示,自己不會申請專利,歡迎農戶免費用。“我研究草莓種植技術的初衷是想讓農戶致富,讓草莓豐富餐桌,之前的技術也沒有申請過專利。如果有人想種,不但不收費,我還可以提供技術指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李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