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9日訊 山東港口青島港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管輸總量一舉突破5000萬噸大關,這是貫徹“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和山東港口建設國際原油貿易分撥中心、集散中心建設的要求,助力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實踐。
山東港口青島港黃島油港區液體化工碼頭正在靠離船舶作業。
數字的背后,是巨大的安全、環保、服務等綜合效益,管道運輸為社會減少市提車輛約165萬車次、降低碳排量約88萬噸,不僅大大減少了公路運輸安全隱患,還為山東地煉企業節約物流成本約20億元。
據了解,山東港口青島港著力打造油品板塊“一站式”“端到端”全程物流,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自2016年8月份開工建設以來,用三年時間實現管道1-3期的建設投產,全線打通從黃海之濱延伸到渤海之畔的原油產業鏈“黃金通道”,形成3000萬噸/年的管輸能力。
與此同時,圍繞地煉客戶市場需求,在內陸相繼打造濰坊庫區、廣饒庫區、青東庫區210萬立米儲罐。截至目前,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全線途徑青島、濰坊、東營、濱州、淄博5個地級市、18個區縣、55個鄉鎮、413個村莊,總長度達到972.3公里,直通12家煉廠。
作為全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標桿及全省3家智能化管道管理標桿企業之一,山東港口青島港油品板塊在管道管理運營的過程中,致力打造智慧管道建設,全面強化管道自動化系統應用,通過泄漏檢測與定位技術、光纖預警技術、視頻監控技術、SCADA系統應用等,逐步提升管道管控水平,不斷完善智能監管的智能化管道安全體系,以效率、效益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用安全為效率、效益保駕護航,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物流樞紐港、智慧綠色港。
管道運營以來,為煉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今年疫情以來,山東港口青島港油品板塊,不僅為神馳化工策劃最佳接卸方案,降本增效的同時,還為公司生產加工進行原料保供服務,既緩解了生產壓力,還有效提高了綜合經營效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