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9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自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了解到,近期,該所自主開發的高濃度厭氧發酵整體反應器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已應用于黑龍江克東縣的千萬立方級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風干玉米秸稈高濃度厭氧發酵的高效運行。這為生物天然氣技術在東北地區的產業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解決我國東北地區秸稈綜合處理、彌補天然氣缺口、循環農業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傳統沼氣工程普遍沿用污水處理技術,發酵濃度較低,水耗、熱耗和能耗均相對較大,限制了我國沼氣工程高效益運行,尤其在寒冷區域,我國沼氣工程的穩定運行一直是行業難點。青島能源所工業生物燃氣研究中心前期開發出了高效產沼氣的高濃度厭氧發酵技術,通過關鍵設備的創新開發及科學的流體力學模擬與優化,最終集成開發出了高濃度厭氧發酵整體反應器技術,大幅提升了厭氧反應器的物料發酵濃度,大幅降低了工程運行的水耗、熱耗和能耗,從而有效提升了反應器的整體發酵效率。該技術應用于黑龍江克東縣建設的產業化示范項目已順利完成了整體反應器的單元調試,實現了預定產氣率指標。
此外,通過進一步高濃度厭氧發酵氣液固三相復雜體系流體力學模擬改進,結合機械攪拌設備的改進和優化,項目運行負荷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單個反應器的風干秸稈進料量由15噸提升至25噸,整體反應器進料負荷提高了60%以上,整體反應器的容積產氣率有望提升至2.0。這為后續的技術指標提升和更高效運行工藝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保證。
該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的大力支持。近期,專項項目組組織專家對示范工程進行了現場調研,認為該示范工程完全采用課題組自主開發的高濃度發酵技術和全套裝備,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首個高效低能耗穩定運行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同時,投資方飛鶴乳業集團還對技術團隊的工作及示范工程的運行水平給予了充分認可,并計劃以該樣板示范為依托,圍繞飛鶴乳業產業鏈建設一批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