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你的購物車都清了嗎?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觸網”,網購已不僅僅只是年輕人的消費方式。“買買買”的快樂從來不分年齡,搭乘“雙11”的促銷“快車”,銀發族已然成為激活消費市場的一股新動力。

購物達人李霞展示“雙11”戰利品。
方便實惠
網購受老年人歡迎
“別看我快七十了,也是個剁手黨,比較敗家,哈哈哈。”69歲的姜女士可以說是個網購老手了,從2013年至今,她已經在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購買了不少東西,“網購,不僅價格比在線下商超里直接購買便宜不少,還可以送貨上門,而且服務有平臺做保障,省錢又省力。”
姜女士告訴記者,退休以后,有了閑暇時間的她加入到了網購行列。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吃的零食,家里幾乎所有的東西她都從網上買過。“這些年,我已經前前后后貢獻好幾十萬了。”她笑著說。
今年“雙11”,姜女士早早做好了購物攻略。她告訴記者,播放器、戒指、項鏈、香港大牌包、演出服都在她的購物清單里。“一般情況下,‘雙11’的優惠力度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商家還是各個平臺,都有一定的優惠力度,所以一般我不急用的,金額比較大的,我都會攢著‘雙11’開始時購買,能省一點是一點。”
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60歲及以上人口互聯網普及率達43.2%,同時60歲及以上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5%,網購普及率達52.1%。姜女士坦言,方便實惠、選擇余地大,是不少老年人選擇網購的原因,但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選擇網購相對理智,“我們買的也都是必需品,并不會亂買。”
直播間成銀發族
搶貨重要陣地
“我們趕上了網絡的好時代,網上購物實在是方便,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從網上買,網上還可以繳費,我們幾乎不用現金,只要有手機就可以了。”說起網購,65歲的周女士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周女士告訴記者,淘寶、美團、淘菜菜、唯品會都是她常光顧的地方,有時為了用最合適的價格搶到心儀的商品,她也會蹲點。而且與直播電商火熱的大趨勢一致,周女士的網購“戰場”也延伸到了直播間。
今年雙11,不少直播間早早就已經開始造勢,周女士也是早早做足了準備。“冬天到了,我想在直播間搶購老母雞,用來燉湯喝,還準備買冬天穿的打底衫、羽絨服和鞋。”周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經常會蹲點觀看“杭州錦月絲府”的直播,直播間賣的絲綢不管是質量還是做工都比較有保證。
周女士說,直播間里主播對每個產品都會仔細講解,搭配試用體驗,讓她有一種“看得見”的踏實感。
消費觀念轉變 
網購需繞開陷阱
“網上什么都有,只要您有需要,打開手機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在青島市李滄區某小區菜鳥驛站里,今年60歲的李霞拿著剛收到的“戰利品”說道。退休后,李霞在女兒的幫助下學會了網購這項新技能,隔三差五地去取快遞成為她生活的常態。疫情期間,為了囤貨,她還網購了米面糧油、紙品濕巾等生活必需品,曾經在網上她也花3000余元購買過電視和空調。
今年“雙11”,李霞特地為家人們購置了冬裝,為女兒和外孫精心挑選了漂亮又保暖的外套。“就這幾天,我的購物車就多了十幾件物品呢,購物節期間很多商品都比平時便宜,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李霞向記者介紹起她的網購經歷和心得體會,起初知曉網絡購物她是通過看報紙和聽廣播,后來看到女兒經常在網上買東西,她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女兒的悉心指導下,她自己也下載了軟件,注冊了賬號,開始摸索著登錄、搜索商品、下單付款,一遍遍嘗試后,她發現網購一點都不難,而且處處有驚喜。“其實,省錢也并不是最重要的。網購讓我的生活變得有趣了很多,它使我快樂了起來。”
“網上購物非常方便特別是疫情期間,不能出去逛了,想買什么網上都有,現在生活好了,老年人也不能虧待自己,要改變固有的生活態度,學會享受現代新生活。”69歲的孫女士說出了大多數老人的心聲。同時,孫女士也表示,不管是“雙11”促銷活動期間,還是在平時,網購一定要注意價格先漲后降、虛假購物訂單信息、發貨商品以次充好等,尤其老年人,購物時更需要格外留意,理性消費,繞開陷阱。(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許瑤 張磊)
責任編輯:李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