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發布了《2021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包括2項市科學技術最高獎、115項市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市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海爾集團攬獲13項大獎,包括青島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青島市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成為總數和一等獎數量雙第一的獲獎單位。

根據《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實施細則,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有“重大科學技術創新,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個人及組織,要求入選項目面向青島市重大戰略需求,經過一年以上較大規模的推廣應用,在青島市產生了很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或項目轉化程度高,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及產品的更新換代。
一直以來,實體經濟是青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是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在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中,青島市打出“碩果計劃”“沃土計劃”等創新組合拳,并通過系列科學技術獎勵政策等方式加速創新要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創新技術表現在“新”,價值在于“用”。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青島企業紛紛參與到以創新驅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行動中。在本次榮獲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115個項目中,有54項為企業牽頭,不僅折射出青島企業的創新韌性與活力,更彰顯出企業與城市共生共贏的“雙向奔赴”。
以獲獎數居首的海爾為例,本次獲獎的項目涵蓋智慧住居、產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大賽道,其中5項已實現產業化,這意味著,海爾的科技成果正快速在實體經濟中“生根”,為青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舉個例子,榮獲一等獎的“基于大規模定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是海爾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為抓手,構建起的“大企業共建、小企業共享”的高質量發展范本,助力更多企業登上數字化發展的“快車”。截至2021年底,海爾與青島市政府共建的青島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已賦能青島企業3561家,助力征和工業、伊森新材等“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增工業產值超210億。
這是海爾以科技創新助力實體經濟的縮影。在智慧住居領域,海爾牽頭打造了行業唯一的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承擔為家電行業突破核心技術壁壘和補短板、鍛長板的戰略任務,助力青島打造智能家電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現代產業體系。
在大健康領域,海爾集團與城陽區政府簽約打造海爾·城陽生物細胞谷項目,深度踐行“產城創生態圈”發展戰略,依托海爾龍頭產業資源,重點圍繞細胞銀行構建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創新迭代。
“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隨著青島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海爾作為青島本土成長起來的全球化企業,持續釋放科技“第一生產力”、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激活創新“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助力實體經濟,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