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1月13日訊 近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咨詢:“大棗園的兩座清代牌坊現存于哪里?市民能否前往參觀?”11月12日,記者前往李滄區湘潭路街道大棗園社區探訪時看到,兩座牌坊現存于中南世紀城商業步行街內,周圍用鐵絲網封閉,目前保存完好。

記者發現兩處牌坊位于中南世紀城的商業街中央,周圍沒有明顯的標識和引導,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往往要尋找很久才能一睹風采。兩處牌坊被近兩米高的鐵絲網封閉,鐵絲網上懸掛著“牌坊年久,墜物危險,愛護文物,請勿靠近”的警示牌,居民只能在5米外隔著鐵絲網觀賞。兩座牌坊東西向平行而立,相距約70米。兩牌坊在雕刻、形狀及大小規格上幾乎完全一致,為四柱三間孔洞,牌坊高約10米,寬約8米,底部為四個長方形底座,底座上是四根并列的正方形石柱,頂部為斗拱承檐仿木結構,雕有神龍、神獸檐飾。東、西兩個牌坊坊額上分別橫刻著“龍章三錫”和“義方式訓”,是當時的清朝政府為表彰三次升遷并教子有方的王柱今及其子孫而立。
周圍居民介紹,東牌坊的下層橫額豎刻王柱今三次被封官職:初封太原府交城縣知縣,再封廣西清吏司郎中, 三封廣西按察史司督學。西牌坊的正額兩面,下層橫額豎刻王柱今的三個兒子及孫子王懿科舉中第排名情況。因為鐵絲網封閉距離較遠,牌坊表面斑駁,居民所說的這些字跡很難看清。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大棗園牌坊為山東省僅存的兩處古代功德牌坊之一,也是青島地區唯一幸存的功德石牌坊,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002年,李滄區撥付專項資金對年久失修,遍體鱗傷的兩座老牌坊實施修復。大棗園牌坊于2005年獲評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在2013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