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4日訊 在明知相關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情況下,通過虛構勞動用工關系、開具“企業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到期”證明等方式,為他人非法辦理失業保險金手續,自己則從中收取所謂傭金或中介費獲取非法利益。自2020年6月起,31名犯罪嫌疑人騙取失業保險金共計人民幣100余萬元.....萊西市檢察院近日以涉嫌詐騙罪對胡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訴,對其余22人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目前,該案正在法院審理過程中。
以身試法后找到“生財之道”
2020年4月,胡某從某公司辭職后,明知自己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找人“操作”后,給了800元左右的提成就領到了1萬多元,胡某感覺這是個有利可圖的“好生意”。
2020年6月,胡某注冊成立了一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但因沒有勞務派遣資質,無法提供勞動用工關系,因此無法辦理失業保險金手續。但這難不倒他,通過網上搜索,胡某與青島市城陽區某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張某取得了聯系,對方答復說可以給辦理失業保險金。胡某來到城陽與張某進行了面談,雙方商定,由張某根據胡某提供的人員名單,辦理一至兩個月的入職后再辦離職手續。經一番討價還價,胡某答應每單付給張某300元的費用。
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胡某回到萊西后,便在微信群里和朋友圈發布代人辦理失業保險金手續的相關信息。只要客戶提供了身份證正反面照片、醫保卡照片、手機號等信息并繳納包括所謂“傭金”、一個月的勞動保險費用后,胡某便指使公司員工仇某某(另案處理)查詢該客戶是否入過勞動保險、是否在職等相關信息,隨后,將人員信息發給張某。張某則讓員工通過公司社保局和醫保局系統,把該人信息添加掛靠在自己公司,辦理好虛假勞動用工、保險參保和解除合同等手續。
隨后,胡某通過手機在網上提交領取失業保險金申請,申請通過后,失業保險金便會打到客戶的醫保卡里,客戶當月辦理,一般次月便能夠領到失業保險金。
層層發展下線騙取巨額失業保險金
胡某本人先后為14人直接辦理了非法領取失業保險金手續,涉嫌騙取失業保險金36萬余元。
隨著“生意”的不斷壯大,胡某又新設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而張某則根據胡某的要求,在城陽區先后虛構了健康信息咨詢服務部、辦公用品商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家政服務部、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貨運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以方便為胡某提供的人員出具虛假勞動用工關系和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業務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胡某要求合作。徐某通過微信找到胡某,提出自己負責拉人,胡某負責走單,并商定胡某每單收取徐某700元的提成。之后,徐某通過中介、微信群或朋友圈發布辦理失業保險金廣告等方式,發展23名“客戶”從胡某處走單,涉案金額60余萬元。此外徐某另外還發展了多名下線非法詐騙保險金。
孰料“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審計部門發現了胡某、張某虛構勞動用工關系為多人騙取失業保險金的相關證據,并于2022年2月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
一體化辦案確保“應停盡停”“應退盡退”
偵查過程中,該案涉案人數眾多、證據體系繁雜,該院指派業務骨干提前介入,積極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
由于在辦案過程中,仍有部分失業保險金處于持續發放狀態,為及時挽回國家損失,該院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同步介入案件,在調查核實后立即向有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及時責令退回、即時停發,并加強與公安機關協作配合,確保“應停盡停”和“應退盡退”。截至目前,冒領的失業保險金基本全部追回。
經全面審查、綜合考量,本案中胡某、張某等9人明知他人不符合失業保險政策申報條件,主導實施虛構合同、隱瞞真相,協助辦理相關申報手續的犯罪行為,抽取傭金謀利,通過中介、微信等手段開展業務推廣,社會影響惡劣,且涉案金額均達到追訴標準,該院依法決定對該9人提起公訴。另外22名犯罪嫌疑人,因參與詐騙失業保險金數額較少,犯罪情節輕微,且自愿認罪認罰,主觀惡性不大,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本著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經檢察官聯席會議研究并達成一致意見后,該院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并集中向他們公開宣告送達了不起訴決定書,從法、理、情的角度對被不起訴人進行了深刻法治教育。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失業保險金監管漏洞,該院公益訴訟辦案團隊針對性地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防止該類問題再次發生。后該市采取專人數據核查、到企業宣講政策等,推動青島市建立有關數據模塊并向相關下屬區市推送疑點數據,預防該類現象發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徐杰 肖述春)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