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5日訊 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高新區管委支持,海克斯康集團主辦的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今天舉行。論壇以“精微賦能 · 智造未來”為主題,匯聚制造業專家學者、行業領軍實踐者,洞察制造前沿趨勢,搭建生態合作平臺,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楚憲峰致辭。作為大會主辦方,海克斯康分享觀點、技術與實踐經驗,為制造企業支招布局。

數智時代如何高質量發展?將質量融入制造全過程
數智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概念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看來,需要在數字空間思考和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李培根結合全球前沿技術與企業案例分享,表示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觀不應僅僅是產品質量、制造工藝過程質量的,它應該涵蓋更廣義的企業高質量,包含用戶體驗、綠色低碳、共生生態等維度的內容,這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是高度一致的。

海克斯康正是在質量管理領域踐行了這種觀點。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華集團郝健表示,海克斯康基于在質量與數字化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數字化轉型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觀——將質量融化在制造全過程,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實現質量管理方法論、基礎技術、設計方法、檢測控制以及生產方式的大變革,從CAD原型設計、CAE設計仿真開始到制造工藝流程、質量管理等全流程,以數據資產為準則,實現不同工序流程的對話、協同,將質量真正的融化在制造全過程中,把質量的靜態結合變成在每時每刻都能載質量控制的改進過程。
打造共生共享平臺系統,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一方面來自行業龍頭企業,一方面來自廣大中小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原首席顧問寧振波先生指出,中小企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功是中國工業轉型成功的標志。他分享了行業前沿的技術,鼓勵中小企業借助大平臺技術能量,降低數字化轉型進入門檻,獲得技術、數據、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

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正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3.0階段的關鍵載體,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支撐。賽迪工業互聯網首席研究員、信軟所副所長袁曉慶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已經從基礎能力建設走向行業落地階段,要分行業去抓業務落地的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
本次論壇,海克斯康與戴爾、惠普、徠卡等多家先行企業發展,將進一步應對數字化變革,加速整合和打通數據鏈,推動全流程、全鏈條的業務協同,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平臺,打造智能制造生態系統,為中小企業轉型提供支持。
憑借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專業技術組合,海克斯康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以全生命周期的工業軟件系統以及廣泛分布的傳感器技術為基礎,憑借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提供面向產業供應鏈、行業線乃至產業集群的互聯互通與應用,解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共性需求。
會議期間,海克斯康也發布了智能制造宣言,啟動“鏈萬企”上線儀式。作為 “鏈主”企業,海克斯康將推進“以大帶小”的“鏈式”發展,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數據、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助力中小企業順暢高效卡位入鏈。

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共享經濟大生態,海克斯康基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在江西贛江、上海松江、江蘇無錫、山東東營、黑龍江等地的打造賦能中心,一方面立足區域以最短的響應時間為客戶提供最優服務,特別是為區域內的特色行業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輕松實現平臺上企業之間的連接與協同,促進信息化工業生產機制的運行,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等智能制造的需求。
用數字化推動綠色制造發展
當下,智能制造已成為各國產業競爭和科技創新競爭的白熱化領域,而為了滿足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重要途徑。會議期間,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為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頒發了基于PAS 2060:2014標準的碳中和認證證書。
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正是海克斯康綠色制造快速發展的“秘訣”。海克斯康能源行業院院長封善齋介紹到,近年來,海克斯康踐行綠色,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創新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等領域,推出了大量低碳綠色的高效智能制造技術。
作為全球信息技術解決方案的革新者,海克斯康構建新基建智慧城市生態體系,去年加入了DMG MORI中國綠色聯盟,并在同年獲得TüV萊茵ISO 14001 & ISO 45001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的基礎上,于今年再獲其碳中和認證證書。未來,將與生態伙伴一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