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機場深入推進國內首個面向機場飛行區基于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測試系統開發應用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機場”新樣板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民航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為民航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闊空間。當前,青島機場集團正積極推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立足省內首座民航最高運行等級4F級機場的資源稟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在國內智慧機場建設中走在前,就是青島機場集團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地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飛行區是為航空器提供各類保障的重要區域,各類保障車輛多、混合運行安全風險大、運行成本高。傳統有人駕駛車輛與航空器沖突事件多發,如何提高飛行區保障車輛運行安全和效率,成為民航業關注的焦點。2021年10月,民航局印發了《機場無人駕駛設備應用路線圖(2021-2025年)》,指出要充分利用無人駕駛新技術支撐機場安全高效運行。今年1月,青島膠東機場啟動飛行區基于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系統驗證測試,這是國內首個面向機場飛行區基于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測試。
機場飛行區無人駕駛車輛運行的難點是解決與航空器的沖突問題。在項目負責人、青島機場集團飛行區管理部副部長高占華和項目研發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在行業領先的科研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下步要首先完成南垂直滑行道與服務車道交叉路口自動控制紅綠燈系統建設。”記者采訪時,正好遇到高占華與安全質量室經理劉天浩在交流下一步的重點工作。進入11月,距離“完成搭建路側感知系統和車路協同云控平臺并開展測試”的目標越來越近,高占華比以前更忙,待在單位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跟同事討論方案、跟合作方對接細節……辦公室的燈經常亮到凌晨。遇到需要研究解決的急活時,他經常連續幾天都吃住在辦公室。
高占華說,下一步,將分階段引入無人接駁車、無人驅鳥車、無人割草機等車型。在測試區域分階段實施驗證系統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并依據科學的評測體系對機場無人駕駛涉及各場景進行綜合評判,形成一套符合機場運營特點的無人駕駛應用管理機制以及標準化操作流程,為機場無人駕駛技術在膠東機場的規模化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高占華和同事們合力推進的車載熱成像輔助駕駛終端、無人機頻譜偵測與機場電磁環境監測平臺兩項科研成果正在申報國家專利。其中,車載熱成像輔助駕駛終端是針對低能見度運行開發的一種車載輔助駕駛系統,不受照明條件、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能夠將外界場景的熱輻射轉換成電信號顯示,具備航空器自動識別、沖突預警和動態地圖輔助導航功能。無人機頻譜偵測與機場電磁環境監測平臺可有效監控機場周邊的電磁環境,及時預警各類干擾,保障機場運行安全。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將對青島膠東機場“走在前、開新局”,更好發揮行業示范引領、打造“四型機場”標桿具有重要意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