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1日訊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在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的操場上,9月份青島市敬業奉獻“文明市民”徐濤正在給學生們上體育課。

徐濤正在給學生們上體育課。
今年45歲的徐濤,是平安路第二小學的體育老師。2019年9月,他前往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啟新學校,在那里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徐濤所在的啟新學校,是安順市西秀區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配套項目,2018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服務范圍是居住在周邊彩虹社區的西秀區十個鄉鎮易地搬遷貧困戶。“剛到學校的時候我就發現,現在學校硬件設施非常完善,但是師資配備不足,特別是沒有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專業教師,是制約學校教學的難點問題。”在專職體育教師缺乏的情況下,徐濤擔起了專職體育教師的工作,除了完成每周的體育課教學課程之外,完善學校大課間是徐濤接手的第一個任務。

徐濤和同事們到貧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
“啟新學校是一個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大課間時間是40分鐘,如何制定一個讓各年級學生都能接受難度的課間操,讓學生們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成了我考慮最多的問題。”徐濤說,“開始的時候,所有老師齊上陣,學校課間操隊伍竟然沒集合起來,因此我決定先從隊列入手,利用體育課對18個教學班的學生進行隊形訓練。”為了讓隊列整齊有序,一到課余時間,徐濤就拿著卷尺一一測量,用防水漆挨個標注,設計了一條適合每個班級從教室到操場的路線,并在操場上繪制了一套完整的站位平面圖。

徐濤正在給學生們上體育課。
同時,經過討論,徐濤在學校原有交警指揮操、少年中國說等內容基礎上,確定了大課間的方案,利用體育課進行教授。“每天要跳十幾遍,一天下來飯都不想吃,回到宿舍一動也不想動,體重從剛到學校時的200多斤跳到了170多斤。”徐濤說,課程多的時候,他一周要上20節體育課,孩子們跳,他就跟著跳。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啟新學校的大課間煥然一新。今年5月23日,還在央視《航拍中國》第三季《貴州篇》進行展示,啟新學校也成為貴州省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移民安置過程中唯一一所被《航拍中國》收錄的學校。
“那里的孩子95%都是精準扶貧戶,是從大山里移民出來的,孩子的家長大多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在照看他們,吃飽穿暖都成問題,更別說接受家庭教育了。”在這種學情下,徐濤積極參加了學校黨支部幫扶關愛行活動,到貧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所謂扶貧先扶志,對孩子們來說,好的學習氛圍或許會改變他們的一生,因此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點亮更多大山里孩子的世界。”
在認真做好教學、體育工作的同時,徐濤帶領所在地區體育教師團一起前行。在“黔魯扶貧相牽 山海教育互聯”1+1學校師徒結對活動中,他與學校骨干教師結對,從課堂組織、教法學法、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教學帶動融合;積級帶領學校體育教研活動,一年來聽評課80余節;疫情期間,主動承擔《體育與健康》學科空中云課堂的課件制作任務,真正實現了平安路第二小學與啟新學校《體育與健康》空中云課堂的課件共享;為全校教師做的《線上教學工作培訓》和《東西部協作教師成長及學科教研培訓》專題講座讓老師們受益匪淺。同時,徐濤還參與了東西部對口幫扶和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青島市市北區與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教學專家組下基層調研,在“青島·安順教育教學幫扶主題教研”活動中代表青島市市北區在安順市平壩區開設了市級公開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