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達幾米的鉛門,要用多大力氣才能拉開?對青島凱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李立青來說,僅僅需要動動手指的力道。
在射線檢測室厚達幾米的鉛門前,李立新信手按下懸掛在門口的汽車鑰匙,原本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開的沉重大門自動徐徐打開。“這個鉛門電動裝置是我自己設計的,這點小發明雖然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高,但是節省了不少人力,負責檢測的工人都說工作起來更輕松了。”李立青笑著說。
對李立青而言,身為一名焊縫檢測員,著眼于“小”處的匠心才是他的立身之本。最細密的焊縫承壓,最細節的安全問題,最細微的檢測管理辦法,乃至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發明創造,卻共同匯聚而成了令企業蒸蒸日上的大成效。
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輾轉多家企業的李立青充分接觸了國際國內市場,極大拓展了視野。在這樣的熏陶下,他也養成了銳意創新、追求前沿的性格。在2007年加入青島凱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他便引進了國際上逐漸流行的新焊接方法與藥芯焊絲,令焊接整體效率提高了兩三倍,質量也有顯著提升。“直到現在,市面上還有百分之八十的企業仍在使用傳統手工焊絲。小小焊絲的改變,就能帶來這么大的效益,我認為是非常劃算的,也會努力將這項技術推廣出去。”李立青說。
在電焊工作掌握熟練后,李立青又將視線轉向了焊縫檢測領域,經過不斷地學習,現已持有射線檢測三級、超聲波檢測三級證書(三級為國家最高級別),同時通過國際認證,獲得了歐盟認證的無損檢測職業資格證書,美國ASNT認證無損檢測證書。
在焊縫檢測員細致入微的工作中,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在“小”處發揮匠心的重要性,對一切工作都要求秋毫必察、撥草瞻風,將創新精神帶入到工作日常中的每一處。
2021年,哈爾濱鍋爐廠向凱能環保發出一項要求產品承壓50兆帕的訂單,這可難住了整個研發生產團隊。由于企業日常生產的產品承壓要求都只有10兆帕,五倍的承壓差距讓研發人員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實驗攻堅才終于成功,卻又陷入了另一項難題——焊縫檢測。
通不過焊縫檢測,就無法進入承壓實驗環節。想要以最好的效果完成檢測,只能使用最新引進的DR射線數字成像檢測設備,但成品鍋爐的巨大體積遠超設備允許的可進入寬度。在眾人一籌莫展時,李立青卻突發奇想:只要改造設備,讓檢測攝像頭可以左右移動,寬度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經過研究,李立青帶領團隊成功實現了可以在穩定高度下左右移動的設備改造,僅在哈爾濱鍋爐廠這一個訂單上,就節省了十五萬元成本。
在凱能環保的廠區中,李立青的“小”匠心與“微”創新隨處可見,方便器材使用的掛架、手動改自動的裝置……自2012年擔任品管經理以來,他完成焊接工藝100余項,編制專用焊接工藝和制造工藝500余個項目,完成改善60余項,為企業節省資金50多萬。創新實施的《小徑管射線檢測一片4口法》,使公司小徑管射線檢測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20%。年節約成本30000元。他的創新改良不僅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在行業內也具有推廣價值。
“小的創新可以集聚成大的效益,小的進取可以追趕到行業前沿。我會繼續拓展自己的眼界,接觸更多焊接檢測生產管理方法,在后面工作中用于公司產品質量效率提高降本增效。同時發揚創新精神,不斷優化生產流程中的細節,讓匠心在工作的每一處開花結果。”李立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