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0月21日6版
加快推進老舊城區有機更新
城市有機更新是新時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市在城市有機更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與江浙、廣東等地區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建議我市盡快完成城市有機更新的頂層設計,推進老舊城區有機更新速度。一是加快制定《青島市城市更新實施條例》;二是加強和創新組織領導,參照上海做法,設立市城市更新和舊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三是開展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的編制;四是建立城市更新規劃管控體系,加快形成城市更新長效運作的系統性機制。 市政協常委 王維禮
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
目前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總死亡人數每年高達54萬例,且90%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場所,而醫院外急救存活率目前還不到1%。除了搶救黃金時間太短外,急救存活率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急救知識技術普及程度低,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安裝數量太少。目前,北京、上海兩地已安裝了將近2000臺,挽救了許多生命。我市此前雖在一些公共場所安裝過,但配置明顯不足。建議完善急救體系網,除了已有的急救站,把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配置AED納入規劃。此外,盡快搭建自動體外除顫器信息平臺,加強急救知識技術宣傳培訓。 市政協委員 王曉青
打造地標性瑯琊文化公園
“瑯琊文化”是東夷文化的歷史發展,是“一帶一路”文化推進的重要節點,是彰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近年來,市區兩級不斷加強對瑯琊臺大遺址歷史文物的保護,取得很大成效。建議未來將瑯琊文化研究納入青島市“十四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著手研究瑯琊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將瑯琊臺景區、夏河城遺址等景點納入瑯琊鎮文旅總規,著力打造青島地標性國家歷史公園、考古公園或大遺址公園。
市政協委員 魏勝吉
瞄準AI產業發展應用“靶點”
人工智能產業風起云涌,但它的生命力在于瞄準應用“靶點”,國內許多城市都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加足馬力。據悉,上海目前已累計開放場景30個,涉及醫療、教育、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10大領域。可以說,在上海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一種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希望青島著眼于應用場景這一人工智能發展的“決勝場”,提供綜合、開放、高質量的AI落地場景,誠邀全球AI企業參與建設,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新高地”。 市民 朱先生
醞釀制訂在線經濟行業標準
市場上常說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今年上半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對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進行全方位布局。建議我市也盡快制訂在線新經濟規則和標準,構建在線新經濟團體標準的組織框架,設立標準化產業基地,為在線新經濟保駕護航。 網友 華章初開
多舉措推動“宅經濟”發展
今年國慶期間,在國內旅游消費暴漲的同時,“宅經濟”爆發式增長也成為消費市場新亮點。據悉,“宅經濟”的最強消費點是飲食消費,上海、北京、武漢外賣交易量位居全國前三,燒烤、螺螄粉、奶茶成外賣網紅產品。希望青島也盡快布局“宅經濟”版圖,推廣無接觸配送、遠程醫療、智能機器人等無接觸服務,活躍“碼上經濟”,為未來生活場景提供更多可能。 網友 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