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摹寫人生百態
青島實驗高中高一(2)班 金子琢
莫泊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短篇小說大師,其短篇小說數量多達三百余篇,堪稱一絕,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是一部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的書。這些短篇小說取材廣泛,涵蓋了當時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和犧牲精神,并諷刺了上流社會人物看似高貴端莊的顯赫外表下其實內心品質非常自私厚顏的現實,如《羊脂球》。莫泊桑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也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莫泊桑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善于隱藏自己,但在隱藏的同時,他會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卻能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讀古典名著發現生活之美
青島實驗高中高一(1)班 王佳禾
我向推薦《紅樓夢》,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很多小伙伴不喜歡讀《紅樓夢》,我卻非常喜歡,因為我從《紅樓夢》學到如何去發現生活之美。
就讓我去講一個發生在《紅樓夢》中的故事吧。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等人坐船游大觀園,滿河的殘荷敗人雅興,賈寶玉發牢騷,薛寶釵安慰他:“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那里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也許聽了這話,賈寶玉不會生氣但也不會高興,你會怎么說?能讓大家高興起來。聽聽林黛玉的話吧,她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 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你看,滿池的殘荷敗藕變得詩意盎然,這大概就是詩意生活之美。讀了紅樓夢,你是不是看到一輪夕陽,也和林黛玉一樣吟誦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生活中充滿了詩意之美。
我真的不敢說我對《紅樓夢》了解多少,但是偉大的作品大概就是這樣,它像一座高山,容得下雄鷹和猛虎,長松和綠楊,也給我一棵小草以滋養。
在“瓦爾登湖”感悟生活的真諦
青島市實驗高中高二(1)班 韓璐
今天我要推薦的書是《瓦爾登湖》。《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著名散文集,出版于1854年。從1845年7月4日到1847年9月6日,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他住進自己親手搭建的小木屋,憑著一些基本的生活資料,開始了兩年多離群索居的簡樸生活。
他把大量時間花在冥想和觀察自然上,閑暇時間閱讀東方哲學名著,期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求更真實和更有價值的生活體驗,這本依據作者自己生活體驗寫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體力行出的豐碩成果,這本書寧靜、恬淡、充滿智慧,讀時會自然感覺到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美國批評家伊拉·布魯克說:“在過去一百年間,《瓦爾登湖》已成為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詞。”閱讀這本書,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趣味。
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
青島實驗高中高二(1)班 劉秦
人們聚和離,云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個故事不愿講。時光飛逝,悄悄話都變成紙張。——張嘉佳《云邊有個小賣部》
這是一個關于夢想與遺憾,軟弱與勇敢,遇見與錯過的故事。故事橫跨劉十三人生中的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有職場的市儈圓滑,有金錢的物欲橫流。當然,也有那個山風微微,云海晃動的云邊鎮,有愛打麻將的外婆王鶯鶯,有樂觀堅強的程霜。
王鶯鶯對劉十三的愛,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那個風風火火的王鶯鶯,那個說過“外婆在的,外婆一直在的”王鶯鶯,終究還是離開了。有些人本以為刻骨銘心,但沒幾年就會忘記,有些人不論生死,一直陪在身旁。程霜給了劉十三一束光,正如她離世前最后留下的話一樣: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之前,能夠多照亮你一點,就是我能做的。我愛你,你要記得我。
故事結束后,我才真正明白羅曼羅蘭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運海摶扶,乘流擊汰,在烈日下肆意奔跑的少年,帶著一縷光,出發吧!
讀一本有溫度的家書
青島實驗高中高二(1)班 曾嘉晨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它并不是為了出版而創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經意的筆墨,貫穿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婦最后的生命歷程,并且記錄了兒子傅聰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過程。
在這一篇篇的家書中,我能夠深切的體會到傅雷夫婦作為父母對兒子的關愛與擔心。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話在母親朱梅馥的身上體現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親的身上體現著。有的時候我很不明白為什么家長會擔心我們自己出去,甚至還會不耐煩,跟他們吵。但其實我們并沒有了解到他們的苦心,沒有了解到他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牽掛。我從這些家書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語重心長的教誨,而只是父母的關切和叮嚀,那一封封的家書,與其說是教導,更不如說是談心,巧妙的幫傅聰化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隨著網絡的普及,書信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人們與它也漸行漸遠,但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卻似乎越來越大了,遇事不愿與他們分享。這是一本親子教育的典范,記憶中是本薄薄的簡冊,清新素雅。雖屢次再版,但依舊樸實無華,簡練的近文中溢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 盡管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閱者都與我們有世紀之遙,但是今天的我們靜讀字里行間的文字深情,一定會受益匪淺。”
這本書,我認為不管是對家長和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啟迪,從不同方面和角度,都能進一步與對方換位思考,從而理解對方的用心與想法,是一本值得細品和學習的好書。
剖析人生懂得取舍
青島實驗高中高二(1)班 谷美慧
今天我要推薦的書目是《月亮與六便士》。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書中主人公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理想。
人生就是舍與取得過程,他取舍的與別人不同,比別人更勇敢更堅定。潦倒與偉大,卑微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毫不排斥地共存于一顆心中。他是月亮的化身,是藝術與理想的融合。作品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與殘忍的目光。(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