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交融,化作弦上詩歌
青年鋼琴家羅維擔綱青交“柴科夫斯基專場”音樂會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9日訊 青島交響樂團“柴科夫斯基專場音樂會”12月9日正式上線,本場音樂會由張國勇執棒,青年鋼琴家羅維擔任獨奏,與青交協力演繹了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兩部名作,這也是羅維繼首屆青島詩歌節之后今年第二度造訪青島。既是年輕鋼琴家里的領軍人物,又是一位熱愛詩歌的詩人,羅維在她的鋼琴藝術里盡情展現了詩性的火熱與藝術的極致沖突,她的2022年度獨奏巡演也被命名為“冰火之歌”。今年剛從世界頂級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畢業的羅維已然成為鋼琴界熠熠生輝的新星,為了此次青島演出,她每天堅持六小時以上的練琴,為觀眾呈現技巧精準、激情四射的經典曲目;青島也是羅維喜歡的音樂目的地,“我喜歡青島的老城、老建筑和文豪故居,這里給我的印象特別好,上次我以詩人和鋼琴家兩重身份來參加青島詩歌節,希望有機會能在青島做新年音樂會,在青島過新年。”

冰與火的交集
新生代鋼琴家羅維十一歲榮獲波蘭肖邦第十一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十三歲以專業第一成績考入世界頂級音樂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成為郎朗、王羽佳師妹,十七歲簽約環球唱片,如今成長為鋼琴界的人氣新星。羅維2022鋼琴獨奏巡演主打俄羅斯曲目,巡演主題為“冰火之歌”。羅維表示:“‘冰’是指俄羅斯音樂,‘冰火’指的是俄羅斯音樂中極致的感情沖突,很多人誤以為這個主題跟《冰與火之歌》有關,實際上詩人羅伯特·福斯特的那首名作《火與冰》更加符合我的音樂會主題:世界如果不是毀于火/也可以是毀于冰。”

如何演繹俄羅斯音樂大師隱藏在冰冷音符下的熾熱情感,對于鋼琴家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羅維此次將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帶到青島,柴可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穆索爾斯基等俄羅斯大師的作品也是她鐘愛的曲目,“我們在柴可夫斯基作品里可以聽到一種高貴的、廣為流傳的旋律,大家都很喜歡他的《天鵝湖》《睡美人》,他的旋律有俄羅斯特色而且非常歐洲化,在《第一鋼琴協奏曲》里凸顯了柴可夫斯基擅長的民族調性旋律,第二樂章的笛子吹奏、第三樂章的鄉間舞曲都很有俄羅斯風格,而他的格式和對位則嚴格按照西式的配器,非常正統。”另一位俄羅斯大師普羅科菲耶夫也是羅維的巡演主打作曲家,“ 我個人更喜歡普羅科菲耶夫,他激發了我創作詩歌、畫畫,在普羅科菲耶夫身上有俄羅斯作曲家少有的叛逆和童趣的感覺。”

鋼琴曲也是“百科全書”
在柯蒂斯音樂學院,羅維師從于格拉夫曼教授、麥克唐納教授兩位鋼琴名家,格拉夫曼是俄羅斯學派的權威,麥克唐納在德奧音樂風格上對羅維影響很深。在十多年的留學生涯里,羅維從鋼琴系最小的學生成長為大師姐,深得古典鋼琴藝術的真傳。“我入校時13歲,整個鋼琴系18個學生,從年齡最小的我到二十七八歲的博士都有,每周上課大家圍坐在一起,到今年畢業時我已經是系里最大的。”經過頂級學府的錘煉,羅維形成了具有獨創性的鋼琴理念,“我看重俄羅斯作品背后強大的生命能量,當策劃年度巡演的時候,我希望我不僅帶給大家好的音樂,也帶給大家音樂里的勇氣,讓觀眾聽到作曲家面對苦難和困難時的個性抒發。”獨立的求學經歷也讓羅維形成了成熟的藝術思路,每年的巡演從宣傳海報到曲目設計都由她親力親為,明年的巡演將會更換全新曲目,將拉威爾等藝術大師作品展現給樂迷。
作為年輕鋼琴家,羅維需要掌握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更加通過音樂作品透視創作時代的歷史人文。“雖然國家不同、語言不同,音樂這種語言還是能傳遞共通的情感。我們現在覺得有理解難度的巴洛克音樂,當時也是供大家娛樂的作品。歐洲宮廷里流傳出來的舒伯特歌曲,當時的人們下班路上買一張樂譜紙帶回家對著演奏,表達的是日常的愛情等情感。作為鋼琴家,我們需要了解那個時代的語言、文學、歷史和經濟。比如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不是鋼鐵材質的,大部分是木頭制作的。鋼鐵材質的鋼琴演奏的曲目可以很宏大,可以炫技,而當時經濟沒有那么好,巴洛克時期鋼琴家戴著假發,需要用膝蓋頂著踏板演奏。現在我們常見的鋼琴是近一百年才出現的,鋼琴只是承載人類感情的樂器 ,聽眾只要走進去感受這個語言就可以了。”
是鋼琴家也是詩人
羅維不僅是鋼琴家,也是一位持續創作、發表作品的詩人。今年秋季的青島詩歌節上,她在奧帆中心開幕式現場演奏鋼琴,同時還為詩友帶來了自己的詩作。“ 鋼琴和詩歌相似,因為二者都是提煉過的藝術,它們的節奏和韻律是一樣的 。有些詩歌需要讀出聲,而有的詩歌需要靜下心來看,像是魏爾倫或者博爾赫斯的詩歌,要靜下來一步步深入。古典音樂也是這樣,《月光》這樣的曲子是要聽的,而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需要冷靜聆聽,聽他的結構、和聲。我曾經想要用古典樂奏鳴曲的結構來寫詩歌,這其中有很多東西可以相互貫通。像是拉威爾音樂作品的結構從小主題一路發展、變形,然后爆炸、毀滅,按照這個格式可以搭建一個散文或者詩歌都是有可能的。”
每天高強度練琴,累了就創作詩歌、閱讀詩歌,“我音樂彈多了就有畫面和詩句出來,音樂里強烈的情感可以通過詩歌寫出來,那屬于我真正要表達的東西,真正的出口就是文字。”羅維也建議樂迷用讀詩的技巧來感受音樂,“有些詩歌大家看不懂,不知道它要表達什么東西,因為詩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些詩人故弄玄虛。但是讀者靜下心來,能感受到詩人的真誠。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聽音樂,音樂家的真誠不是體現在手速和表情、動作上,音樂家有要表達的情感本核,這對讀者、樂迷來說有一定的門檻。看山是山或者看山不是山,境界不同,跟樂迷的素養和理解力有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