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9日訊 “公交開到家門口了,我早上出門坐上613路,直接轉乘地鐵1號線去臺東,還省了打車錢,別提多方便啦!”作為線路調整優化的受益者,家住城陽區東古鎮的陳女士開心地說道。

通盤優化公交線網,助力群眾美好出行
今年以來,城運控股城陽巴士錨定市民出行需求,圍繞現有18處公交場站和有軌電車基地,持續調整優化線網布局,加快生成銜接鐵路、地鐵、有軌電車的公交毛細血管。2022年,開通新線路4條,優化調整線路10條,打通了城陽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三區公交融合主動脈,推動實現“三區四網大公交”新格局,助力立體綜合、內暢外達的大交通體系建設,帶動城陽區加速融入青島主城,不斷為打造“灣區都市 活力城陽”注入“城運活力”。
線網布局日趨完備,便利數百萬居民出行
自成立以來,城運控股集團加速推動改革發展與產業優化,圍繞一個公交出行主業,打造了6條相關產業鏈,形成了1個服務市民生活的城運產業生態,構建起了“1+6+1”產業生態體系,城運“生活一張網”的戰略性布局基本完成。2022年,再次以城陽區域公交板塊整合重組為第一步,正式開啟了公共出行主業改革發展的新征程。
2022年9月,青島城運控股集團城陽巴士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城運控股集團公共交通主業的首次戰略性重組,進一步帶動了全市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更好地匹配了城市發展,開拓了公共交通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群眾公交出行越來越方便。
運營1000余部營運車輛,77條公交線路,線路總長度近1600公里,擁有山東省首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城陽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走上一體化改革道路的城運控股城陽巴士運營范圍全面覆蓋城陽區,東至嶗山區仰口,西接膠東國際機場,南達青島市政府,北通即墨區,較為完備的公交線網布局大大方便了數百萬沿途居民的公交出行。
2022年,城陽巴士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讓二十大精神在基層一線亮起來、干起來、學起來,同時扎實開展好“作風能力提升年”和“大干100天 決勝全年度”活動,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將組織架構調整為“八部一室”,基層營運分公司重組增設至13個;僅用20天,完成179部新整合車輛的車載設備融合改造工作;統一員工餐補助標準,為240余名新整合職工減免用餐費用,實現在冊職工全部免費享用工作餐……城陽巴士有限公司組建成立后,通過調整組織架構、改造車載設備、統一職工福利等方式,邁出了內部融合、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的堅實步伐,逐步明確了提質降本增效的發展思路。
為促進公司多元化發展,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城陽巴士公司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為公司內部有想法、有干勁、有才藝的年輕人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電子商務公司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借助“螢火之光”品牌影響力,以“線上直播帶貨+線下開展活動”的方式開展運營,促進資源共享,提升經濟效益。
車廂服務品質提升,“螢火之光”越來越亮
除了“硬件”升級,作為“軟件”的車廂服務品質和“螢火之光”品牌建設也在持續提升。通過多場服務提質活動和熱線“回頭看”,營造了廣大職工爭當優質服務排頭兵的濃厚氛圍,涌現出眾多“螢火之光”感人品牌事跡。2022年,城陽巴士兩次被央視“點贊”:1月,中央電視臺以“上萬元的紀念幣丟失 公交司機拾金不昧”為題,為935路公交駕駛員宋吉順歸還乘客38套冬奧紀念幣等失物的行為點贊;7月,936路司機李同新背著拄拐老人上下公交車的事跡被央視報道。還有“先送您回家”張國強、“爬車救人”韓正德、“救火哥”韓明炫等20名“青島市文明市民”……

“螢火之光”車廂服務頻獲央視點贊。
2022年,“螢火之光”第三次登上全國交通優秀文化品牌榜單,有軌電車榮獲“市長質量獎”,“創新驅動質量變革 打造有軌電車‘青島模式’”榮獲“2021年度青島經濟成就——高質量發展創新典型案例”,城陽巴士第三分公司獲評“青島市文明單位”。
2023年底之前力爭再啟動3至5處公交場站
企業重組帶來新活力,深耕主業當有新作為。展望2023年,城運控股城陽巴士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乘客需求為中心,筑牢安全防線,發揮規模優勢,強化數據賦能,搶抓市場機遇,全面提升運營計劃編制的科學性、精準性,通盤布局、重構線網,減重復、增覆蓋、便接駁、提運速,提高市民出行便捷度。同時注重服務創新,精準對接乘客個性化定制化出行需求,把有溫度的服務細節和要求變成規范標準貫徹落實,制定好服務的“溫度標準”,賦能乘客美好出行,不斷提高“螢火之光”品牌的文化承載力和社會影響力,使其成為傳遞“安全、便捷、舒適、經濟、綠色、智慧”理念的知名交通品牌。

新韻路二期公交場站。
只有公交場站先行,公交才能暢通,市民出行才能更加便捷美好。城陽巴士將繼續推進公交場站的新建和升級,爭取在2023年底之前再啟動3至5處公交場站,逐步實現城陽區公交場站“由租到建”大升級,為北部城區公交線網持續優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邵英世)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