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多方協同,精準發力支持實體經濟正成為青島財政的重中之重,記者自市財政局獲悉,2022年,我市支持先進制造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市本級財政資金達22億元,同比增長37%。
22億元資金中,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資金達19.8億元,助力我市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7位。其中包括兌現技術改造獎補資金近10億元,支持德楓丹(青島)機械、雙星輪胎、海灣化學等1054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帶動社會技改投資72億元;投入2.5億元,培育云路先進材料、創新奇智科技、海研電子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省級專精特新等高成長企業200余家,打造中科芯云微電子、海克斯康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超過100個;投入3.75億元,支持全面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全市5G基站突破3萬個;統籌中央、省、市各級資金3.3億元,支持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建設,獲批組建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
強化普惠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活水。市財政局堅持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力促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業,澆灌實體經濟。2022年,我市成功獲評全國首批普惠金融示范區,獲中央財政資金獎勵3000萬元。市財政局推出了政策性轉貸、融資擔保補助、貸款風險補償等政策“工具箱”,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出資2億元設立轉貸引導基金,提供日利率不高于0.04%的短期低成本周轉資金;設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已累計投入10億元,帶動小微貸款增長10%以上;政府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達81.2億元,服務企業2300余戶。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年度新增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418億元,增長23.68%,利率下降0.51%。
保障新興產業和專業園區發展也成為青島財政支持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積極突破新興產業,出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領域專項產業支持政策,推動重點產業影響力、吸引力、集聚度顯著提升。落實“一園一策”要求,支持建設具有強競爭力分領域專業園區基地,市財政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首創出臺了市區一體化支持虛擬現實、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產業園政策,綠色低碳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精密儀器等一系列專項園區政策也將陸續落地,為建設具有強競爭力的分領域專業園區基地提供政策支撐和資金保障。支持我市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等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