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2日訊 走進剛剛遷入新址的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教學樓、數控實訓基地、體育館等9棟建筑,線條簡潔流暢,濃濃工業風;建筑間綠水環繞、樹木蔥蘢,雖已入秋,但依然生機勃勃。整個學校采用被動式超低能耗、海綿城市等技術,布局合理,節能、環保、綠色。
▲宜人的校園環境讓學子們的求學征程更加舒心。
該校前身是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于九月份剛剛遷到中德生態園。目前有近3500名學生在此求學。校如其名,以中德合作為特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學校正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圍繞重大工程打造專業群,探索實施長學制,校企深度融合,打造職教高地上的青島高峰。
中德合作是這所學校最大的特色。近年來,學校借魯巴友好省州關系,在青島市與德國奧爾登堡、伍珀塔爾友好城市的機制下,先后落地德國工商大會AHK證書考核、BFE機電課程漢化、老年健康護理等項目。使用德國考核評價機制和質量認證體系,引入德國職業教育課程,開展學習領域課程建設。
“學校與德國的合作由來已久,在2016年,市教育局與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簽約成立‘青島-漢斯·賽德爾基金會職業能力發展中心’,中心辦公室落戶我校,先后開展機電、養老護理等專題培訓32期,參訓教師達600余名,有21位德國專家到校指導?!鼻鄭u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校長崔秀光介紹,未來,學校部分專業將開設德語課程,學生專業技能一旦達到德國標準,同時德語達標,就可以到德國參加職業培訓。
同時,依托教育部批準的中德(青島)職教合作示范基地,青島市在學校設立“德國專家(青島)流動工作站”,集聚德國專家資源。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對標德國職教培訓領域,改造原有專業,重點培育智能制造專業群,創建了兩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目前,在西海岸新區管委主導下,學校正積極與企業聯合申辦青島中德智能制造技師(工匠)學院,開展技術工人培訓,學制教育與技術培訓融通。為讓學生獲得過硬的職業技能,打破職業教育實訓中的桎梏,學校與德國萊茵科斯特合作,共建跨企業培訓中心,實現師資、設施、課程共享,實施“學?!缙髽I培訓中心—企業”的“雙元三地”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如此,學校深度與企業合作,創出了獨有的“1+1+N校企合作模式”(1個專業+1個共建共享的生產性實訓基地+N個合作企業)。其中,物聯網專業對應海爾智家,機電專業對應海爾互聯工廠,工業機器人專業對應海信,星級酒店服務與管理對應希爾頓等等。目前,這種合作模式已吸引了110余家企業前來合作。
“ 學校立足青島自貿片區和中德生態園,放眼新區和青島市,未來將繼續加深與德國的合作,培養全面發展、推動新區發展的優秀人才,實現立德樹人目標,讓產教城一體化、雙元制本土化模式落地生根?!贝扌愎饨榻B。(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