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8日訊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7.2%,同比增加14.0個百分點;全省5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7月2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記者獲悉,從上半年的環境空氣質量來看,青島與威海、煙臺三市較好,但在全省16市水環境“雙指數”排名中,煙臺、青島、濰坊三市較差,山東爭取今年劣Ⅴ類水體達到“基本消除”水平。
青島“好氣質”全省排前三
今年上半年,山東在空氣治理方面量出“成績單”: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04,同比下降15.6%;重污染天數平均為5.6天,同比減少3.8天。以國控點位統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7.2%,同比增加14.0個百分點。
具體到城市,則體現為“威海、煙臺、青島市空氣質量較好,淄博市空氣質量較差;臨沂、威海、濰坊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濟寧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小。”
為打好空氣保衛戰,山東不斷創新舉措,不僅突出“精準治污”,強化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綜合整治,還緊盯“重點時段”,把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放在重要位置。此外,還加強移動源污染全方位監管;同時采取了“差異管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還推出了生態補償考核。2020年上半年,省級需向各市撥付環境空氣質量補償資金36882萬元,上半年全省獲得環境空氣質量補償資金排名前三的是臨沂、棗莊和濰坊,補償資金分別為3464萬元、3062萬元和2966萬元。
劣Ⅴ類水體達到“基本消除”水平
在空氣治理方面,青島上半年成績不俗,但在水環境方面還有待提高改善。
從上半年的全省水環境形勢來看,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67.5%,同比增加3.6個百分點;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水體比例為1.2%,同比減少1.2個百分點。飲用水方面,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除1個因地質原因超標外,51個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黑臭水體方面。截至6月底,設區的市城市建成區范圍內166個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工程(個別正在實施提升改造),完成率為100%,達到并優于年度目標要求。
而根據全省16市水環境“雙指數”排名,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較好的為聊城、威海2市;較差的為煙臺、青島、濰坊3市。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對于水環境方面的考核主要涉及地表水、飲用水、近岸海域、黑臭水體等四個方面。其中,飲用水、近岸海域、黑臭水體三項整體態勢較為穩定,山東的工作重點在地表水。
從上半年情況看,山東仍有青島、濰坊1個共考的斷面屬劣Ⅴ類水體,另有德州、聊城各1個斷面位于超標邊緣,一旦放松管控即有可能出現超標。
下一步,山東將以“消劣Ⅴ、防反彈、提優Ⅲ”三張任務清單為抓手,以“消劣Ⅴ”為重中之重繼續開展碧水攻堅戰。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預計年底可如期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地表水考核目標。(青報全媒體記者 吳帥/文 于滈/圖)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