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2日訊 今天下午,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指導處相關負責人做客“網絡在線問政”欄目,就“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情況”專題與廣大市民和網民朋友進行交流。觀海新聞記者獲悉,到2022年,青島將打造1個省級以上中醫(區域)診療中心、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組、6所三級中醫醫院,建成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及6大研究中心。
去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同年11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的實施意見》。國家和省的15個行動中均沒有單列中醫藥專項行動,青島的實施方案中單獨列出了“中醫藥傳承創新行動”,這也是《健康青島行動(2020-2022年)》的創新點之一。
《中醫藥傳承創新行動》提出,到2022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進一步提升。到2022年,青島將建立180個國醫館、60個精品國醫館和20個國藥坊,使100%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打造1個省級以上中醫(區域)診療中心、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組、6所三級中醫醫院和50個中醫重點專(學)科(其中1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建成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及6大研究中心,打造中醫藥高地。打造1個國家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1個國際中醫藥文化體驗基地,建立10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0個中醫藥文化特色小鎮(街區),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青島2016年獲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今年是試驗區的收官之年,這幾年在中醫藥綜合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亮點,如青島的中醫藥醫保支付改革(中醫門診優勢病種納入日間病房管理)、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中醫專家存案、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指導等4種模式被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第三方評估專家組認定為全國首創,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納入可復制可推廣的經典案例,相關經驗做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自2014年以來,青島將中醫藥治療優勢特色明顯、診療規范、路徑清晰、療效確切的灼口綜合征、口蕈、重度牙周炎及痛經、便秘病、咳嗽病等16個病種納入統籌支付范圍并按日間病房管理試點。納入“日間病房”醫保結算管理的病種醫療費實行限額結算,城鎮參保職工和參保居民個人分別負擔25%、35%,其余由醫保統籌金支付。今年,青島又對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日間病房”管理提質擴面,在市中醫醫院、口腔醫院試點的基礎上,擴增萊西市中醫醫院的16個病種納入試點范圍,實行限額結算,截至目前,已為1萬余名病人節約費用,同時節約了醫保基金。
傳染病屬于中醫“瘟疫”范疇,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青島按照國家、省局統一部署,全過程、全方位發揮中醫藥作用,推動中醫藥全程、全員、深度參與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具體可以總結為“三個三”:一是三級指導,實現了省、市、區(市)三級中醫藥專家縱向聯動指導定點救治醫院的機制。救治模式上實行遠程會診、駐點應診、定期巡診的三種方式,堅持中西結合、中西聯動、中西融合的三種診治思路,形成了中西醫優勢互補1+1>2的防控效能。二是三因制宜。青島組織中醫藥專家,參考《山東省2020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進行因時、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優化并推廣具有青島特點的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三是三階干預。從病前預防、病中協同、病后康復,分類施策,進行不同的中醫藥干預。疫情期間,青島中醫藥參與治療率100%,中醫藥參與治愈和癥狀改善率達96.9%。(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