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6日訊 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浪潮正加速推進,被譽為“世界最先進工廠”的燈塔工廠也不斷擴容。1月13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新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和可持續燈塔工廠名單,共新增18家燈塔工廠和3家可持續燈塔工廠。
作為引領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標桿企業,海爾此次共收獲1家燈塔工廠和1家可持續燈塔工廠,并創下兩個“第一”: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成為國內首座智能控制器行業的“燈塔工廠”,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成為全球首個入選“可持續燈塔工廠”的中國本土企業。
至此,海爾已打造了6座“燈塔工廠”和1座“可持續燈塔工廠”,加上跨行業賦能的青島啤酒“燈塔工廠”,成為國內點亮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企業。
數量最多,中國創新引領“全球智造”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示范者,“燈塔工廠”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咨詢公司共同遴選,代表著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
此次公布的是第10批“燈塔工廠”,目前全球共有132家工廠獲此殊榮,其中有50家位于中國,占比超1/3,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印證了“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與創新。
2018年,首批“燈塔工廠”名單公布。青島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首批入選,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本土企業,拉開了“中國智造”引領全球創新的序幕。此后,沈陽海爾冰箱互聯工廠、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鄭州海爾熱水器互聯工廠以及青島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相繼入選,海爾的“燈塔經驗”實現了批量成功復制。
以此次入選“燈塔工廠”的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為例,世界經濟論壇這樣評價它的領先成績:利用定制化的工業物聯網平臺,在供應網絡、研發、制造和客戶服務等領域部署了18個不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用例,最終將訂單交付時間縮短了一半,并將現場缺陷率降低了33%。

今日之趨勢,未來之標準。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燈塔工廠”已經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和風向標。海爾代表中國企業在全球展示出“中國創新”的引領實力,不僅推動著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進程,更為企業實現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范。
復制燈塔,領航數字變革的新航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為中國制造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推動著引領企業持續創新加速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
“燈塔工廠”代表著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方向,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如今,海爾已打造出覆蓋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智能控制器等行業的“燈塔集群”,在數字化領航上顯得底氣十足。
更為重要的是,海爾基于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燈塔工廠”建設方法論,在助力自身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同時,更提取和沉淀出“燈塔經驗”,實現“燈塔效應”外溢。2021年,卡奧斯COSMOPlat賦能青島啤酒廠成為啤酒飲料行業首個“燈塔工廠”,實現了“燈塔經驗”跨行業復制。在卡奧斯的助力之下,青島啤酒通過建設柔性生產變革與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化平臺,實現客戶訂單的交付時間和新產品開發時間降低50%,定制化啤酒的份額和營收則分別增長33%和14%。
對于四度蟬聯工信部“雙跨”平臺首位的卡奧斯COSMOPlat來說,這些閃耀全球的“燈塔”之光并非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目前,卡奧斯COSMOPlat鏈接企業90萬家、服務企業8萬多家,打造了“青島能突破、山東能推廣、全國能借鑒”的“1+N+X”工賦模式。其中,“工賦青島”2022年賦能企業4500多家,新增產值300多億元,不斷做強生態價值,賦能生態伙伴。
不斷將“燈塔經驗”向其他行業推廣,背后是數字化的內生動力,助力海爾和生態方堅定生長。正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所說,海爾將心無旁騖,持續聚焦智慧住居和產業互聯網兩大賽道:以海爾智家為載體,實現在物聯網智慧住居領域的全球引領;抓住數字經濟的新機遇,做優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做深大健康產業、城市治理互聯網、汽車產業互聯網和新能源產業互聯網四個垂直領域。
在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下,海爾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不僅得到“燈塔工廠”的評定,也獲得了工信部的權威認可。2022年11月8日,在工信部公示首批國家級“數字領航”示范名單中,海爾位居30家企業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領航”企業。
本土首個,樹立可持續發展新標桿
節能、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評選“燈塔工廠”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雙碳”目標不斷深化,2021年9月,全球燈塔網絡推出“可持續燈塔”的甄選,表彰應用工業4.0技術在工廠及供應鏈上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及生態可持續性的優秀表率企業,在“燈塔工廠”中選出,被外界稱作是“燈塔中的燈塔”。
至今,全球共有4批、13家“燈塔工廠”被評選為“可持續燈塔工廠”,此次入選的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成為全球首個入選可持續燈塔工廠的中國本土企業,也是中國本土企業在雙碳可持續發展上首次獲得WEF認可。

作為首個入選的中國本土企業,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在優化能耗、減少碳排放、提高經營韌性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世界經濟論壇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為了在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經營韌性和減少碳排放,海爾采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一個設備電力負荷模型,部署了旨在優化能耗的生產調度程序,將能源消耗降低了35%,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了36%。”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體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看來,堅持低碳可持續發展,構建綠色增長的新引擎,這是企業面向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為全球領先的美好生活和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海爾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的承擔。目前,海爾積極踐行“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經營、綠色回收、綠色處置”的6-Green戰略,將低碳節能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走出一條“產品綠色化-生產綠色化-產業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低碳之路”。2022年,海爾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減排3.6萬噸。
在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海爾還創造出“可持續燈塔”經驗復制新局面。以卡奧斯COSMOPlat打造的工業窯爐解決方案為例,通過為淄博市的1500多家工業窯爐相關企業裝上“窯爐數字大腦”,推動這些企業實現了節能降耗,僅在魯中耐材一家企業的4條生產線中,每年便節約500余萬元的天然氣成本。
12月29日,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成果(名單)發布,海爾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領跑者”。在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的背景下,海爾正為中國的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為全球工業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方案,這也是“可持續燈塔”的應有之義。
從首批入選“燈塔工廠”到國內“燈塔工廠”數量最多、中國本土首個“可持續燈塔”,從海爾釋放的“燈塔之光”,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制造業依靠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成果,也可以窺見未來制造業的前行之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