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7日訊 近日,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檢察院就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中國檢察聽證網進行直播公開聽證。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胡亞林主持聽證會,邀請青島市動植物保護協會專業人士、人大代表、律協代表等3人擔任聽證員,辦案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委托代理人參加聽證會。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當事人張某某、范某某未經許可購買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叉葉蘇鐵、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金毛狗蕨后對外銷售,2022年5月該二人被青島市公安局城陽分局森林警察大隊查獲,涉案植物被依法扣押。該二人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十八條的相關規定,破壞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聽證會圍繞本案的三個爭議焦點問題展開,一是張某某、范某某是否實施了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是否符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條件,應承擔何種責任;二是現階段應采取跨省域移植還是繳納生態損害賠償金在本地搶護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修復生態環境;三是考慮張某某、范某某的經濟能力有限,檢察機關擬與相關機構探索安排該二人以勞務代償方式承擔修復環境資源民事責任。
會上,檢察官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案件處理等問題充分聽取聽證員和委托代理人意見。張某某、范某某充分認識到行為的危害性,積極交納賠償金并主動提出協助相關機構進行動植物保護工作,自愿認罪認罰認賠。聽證員經評議,一致認為本次聽證程序合法,公開審查了案件事實還進行了普法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黨的二十大明確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哲學作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本院在檢察履職時將深入落實生態保護政策,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今后工作中繼續發揮‘四檢合一’的職能優勢,在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同時,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恢復性司法功能,引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又督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認判認賠,嚴密的刑事犯罪追訴與高效的生態保護履職齊頭并進,努力做到以高質量能動檢察履職服務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該院檢察長胡亞林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張書欣)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