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月17日訊 “棚改空地建成停車場,緩解了周邊停車難題。”近日,家住市北區河清路的劉女士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為市北區通過挖掘河清路36號地塊潛能拓展停車資源點贊。
停車場配有智能化的門禁設備。
記者在新落成的河清路36號停車場看到,該停車場共有174個停車泊位,其中無障礙車位3個,充電樁車位38個。停車場設有南北兩處出入口,配有智能化的門禁設備,實現網上繳費、快速通行。
停車場的車位充足。
“以前,河清路以路側停車為主,周邊沒有大型停車場,僅有的路邊車位無法滿足附近居民的停車需求。晚上回來根本無處可停,致使占車位、亂停、違停現象突出。”劉女士告訴記者,在去年年初,河清路36號啟動了棚改騰空房屋拆除工作。去年6月,相關單位在這塊騰空土地上啟動建設停車場。如今,這處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停車場已經投入使用。
南門僅能駛出。
“現在,停車場的車位很充足,晚上回來也能停下。停車場距離我家很近,我步行只需要3分鐘,比以前到處找停車位、亂停方便多了。此外,停車收費也很合理,不用再擔心被貼罰單了。”劉女士說。
據悉,2022年,市北區以優先解決老城區等重點區域停車難為突破口,多途徑增加供給,盤活資源促共享,全年共新建17處停車場,增加停車泊位3600余個,破解城區停車難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