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青島新設立外資企業408家,實際使用外資29.4億美元,總量位列全省第一;實際到位的重點內資項目425個,同比增長10.8%;聚集各類人才9.25萬
“雙招雙引”攻勢:看青島的“半年戰報”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但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今年以來全市“雙招雙引”攻勢持續發力,專業化、市場化、園區化、集群化招商成為青島高水平招商引資的趨勢日益明顯。半年報“落地有聲”,高質量發展碩果紛呈。
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1-6月份,全市新設立外資企業408家,實際使用外資29.4億美元,總量位列全省第一,占全省45.6%,占全國4.3%;實際到位的重點內資項目425個,到位資金952.8億元,同比增長10.8%;新簽約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18個,同比增加5.8%,計劃總投資4457.4億元,其中已注冊落地項目63個,注冊落地率28.9%;聚集各類人才9.25萬。
專業化——
加強新興產業領域招商引資
對于一個發展中的城市來說,新興產業領域大項目的建設就好比一個強力引擎,它們以大投資和產業鏈的方式,驅動城市的經濟增長、結構優化、動能轉換。
當下的青島,已把“新基建”作為提升產業能級、集聚優質資源、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路徑。為搶抓“新基建”帶來的新機遇,積極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青島制定《“新基建”領域重點企業招商行動計劃》,明確“新基建”產業全景圖和619家重點招商目標企業,上半年全市聯系對接企業666家次,已落地重點項目83個,總投資601億元。
為把青島建成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國網青島供電公司、中國電信青島公司、華為公司三方在古鎮口、金家嶺、奧帆中心等地部署30余個5G基站,借助5G技術賦能傳統電網轉型升級,有效支撐5G智慧電網應用,在提升供電服務質量,提升電網運檢效率以及共建共享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西海岸新區新簽約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聯合新加坡洛科集團等多國企業,投資建設具有國際前沿標準的涵蓋芯片、機器人、5G智能等的半導體產業園;城陽區出臺全市首個“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率先開展“新基建”專題“網簽”活動,已簽約“新基建”項目32個。青島正在通過搭建數字產業集成平臺、集聚優質要素資源等的努力,助推數字經濟跨越發展。
為摸清家底、定好方向,突出精準招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創新層企業和全國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優質企業招商行動計劃》中針對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蘇等全國重點區域的新三板612家創新層企業、新四板461家優質企業,制定了招商行動計劃,做好未來總部招商;針對疫情過后即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大健康產業領域,為做好大健康產業項目、大健康新型業態項目人才招引,嶗山區制定2020年大健康產業高質量招商引資實施意見,明確基因疫苗研發等重點方向的招引力度。
市場化——
讓中介、平臺、聯絡處成為招商“生力軍”
用市場化思維做乘法,充分吸納社會化、市場化力量,構建以招商聯絡處、招商中介機構、招商分類平臺等為主體的市場化招商體系,成為青島擴大“雙招雙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今年上半年,《在所屬商(協)會成立“雙招雙引工作站(聯絡站)”的工作方案》印發,青島市建立“雙招雙引”工作站8家、聯絡站8家;《青島市促進社會化專業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實施指引》中明確,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化市場化招商引資,新增社會化專業招商中介機構備案54家,全市累計備案195家;同時,還分類建立了“雙招雙引”平臺,在對230個各類平臺進行分類梳理基礎上,形成常規化招商平臺47個,1-6月份,平臺引進491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3505億元。西海岸新區制定印發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工作實施方案及工業“標準地”項目遴選暫行辦法,建立工業“標準地”項目遴選評價標準和流程,土地出讓前明晰標準、條件,以市場選項目、引項目,實現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
受疫情影響,“雙招雙引”實現了“云上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每月第二周組織舉辦“網上簽約周”活動,1-6月份,全市網上簽約項目588個,總投資過億美元的新加坡(青島)第一家食品全球供應鏈中心、眾鵬芯片封測及SMT部品一體化、陽光七星國內總部、地球山像素音頻芯片項目等外資項目17個;總投資百億元的信達·青島上合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中南高科·膠西智造產業園、深圳粵創微電子產業園等內資項目15個。
另外,青島還啟用了人才“招聘e站”云平臺,組織開展“戰‘疫’有情、青有獨鐘”系列活動,發布青島人才專列號各類崗位需求5萬余個。開展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季、國內重點高校“招才引智名校行”碩博線上專場招聘、重點產業線上招聘會等“云招聘”180余場,4000余家(次)企事業單位通過e站發布招聘需求,開展“青鳥計劃”“人才政策進校園”等專題線上推介,攬收簡歷26萬余份。
園區化——
對外開放新平臺聚資源、促招引
在緊抓大項目的同時,多重國家戰略的疊加,也讓青島聚集起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平臺。
作為國家級功能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發力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相關產業正有序推進。開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形成全國首創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模式、艙單狀態下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監管創新、生物樣本進口“清單式”監管創新模式等12個制度創新成果。截至6月底,片區累計新增市場主體已突破1.5萬家目標,達到17920家,其中外資127家;內資注冊資本1135億元人民幣,外資注冊資本40億美元。
而上合示范區以及“國際客廳”,對于發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產能合作與雙向投資、商旅文交流發展等方面效果明顯。目前德國“國際客廳”主體建成,以青島中德生態園為基地,為中德兩國企業、機構和友人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和橋梁、提供多領域合作交流信息和服務;韓國“國際客廳”已于6月23日舉行開廳儀式,韓源新零售周末倉庫等8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額達2.7億美元;日本“國際客廳”已于5月舉辦揭牌儀式;以色列“國際客廳”即將開門納客;上合組織國家“國際客廳”展館已完成施工裝修和貨柜安裝。同時,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逐步加強基礎設施、物流通道、雙向投資、商旅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助推了上合組織國家有關項目及商協會在上合示范區落戶。
集群化——
產業鏈招商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聚焦產業鏈招商,形成產業鏈配套的集聚優勢,是高水平招商引資的趨勢和關鍵。
為此,我市出臺意見,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規劃建設國際產業招商園,研究制定招商工作方案,重點打造數字科技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3大產業集聚區,促進產業集聚。完成《青島市工業控制線劃定初步成果》,劃定自貿區、上合組織示范區、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等園區工業用地控制線,引導工業用地集聚,如城陽區結合軌道交通千億級產業集群,2020年以來新引進軌道交通產業重點項目15個,總投資99.4億元。建立各區(市)、經濟功能區“飛地經濟”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將“轉出地”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轉入地”的重點園區,聚焦主導產業高效推進項目落地,市南區、萊西市、深圳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將在萊西市共同建設運營青島基石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區。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在受到疫情短期沖擊的同時,青島還舉辦了多個國際會議,通過國際化平臺開展招商對接,取得了顯著成效。如5月8日至9日,成功舉辦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共有30個重點創投風投項目“云簽約”,落戶基金意向規模559億元;6月29日,舉行2020年“央企青島行”——上合“一帶一路”央企“國際客廳”網上招商發布會,上合金融大廈等10個央地合作項目線上簽約,計劃總投資427億元;6月30日,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青島分會場,石墨烯快充鋰電池研發生產基地、八戒(青島)東北亞區域總部等18個項目“云簽約”,計劃投資總額150億元;7月8日,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在上海舉行,2個戰略合作項目和21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文化創意、金融及股權投資、新經濟新基建、新零售、商貿物流等領域,計劃總投資356億元。此外,“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六屆夏季高峰會”正在籌備中。(青報全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