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3日訊 館陶路34號是青島第一糧庫舊址,這處從清朝開始便承擔著青島糧食倉儲職能的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記者自市北區歷史文化記憶示范片區管委會獲悉,下個月底,青島第一糧庫將揭開神秘面紗,以新的身份——青島新金融產業園重新亮相。屆時,這里將集聚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基金、商業保理等新金融企業,成為青島新金融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項目效果圖
青島新金融產業園位于市北區館陶路、萊州路、廣東路、陵縣路圍合區域,由融匯控股聯手北京英諾創新空間共同打造。園區以“聚會新財富、盛放新金融、打造新金谷”為目標,立足青島產業資源及科技融合金融應用場景,圍繞“F+ABCDE”(金融+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數據科技和邊緣計算)的金融科技產業方向,構筑新金融產業全生態服務平臺;以產業辦公、產業培育服務、商務配套為核心功能,通過創投、產業、商務、生活四大生態建設,塑造人才聚集、產業聚集的創業高地,打造國際化新金融產業社區。
項目效果圖
作為區重點建設項目,青島新金融產業園計劃于11月28日開園。今天,記者來到現場,園區門頭上“青島第一糧庫”幾個大字依舊保留,走進園區,機器聲轟鳴,主樓上“大干40天”的紅色橫幅格外顯眼。據介紹,目前,該項目正在室內外裝修,進入項目收尾階段。
項目效果圖
青島新金融產業園的改造主要包含原第一糧庫院內的2—8號樓,共7棟建筑,其中5號樓屬于傳統風貌建筑,其他建筑為一般建筑。除了基本的墻面粉刷、結構加固、門窗設計外,園區還圍繞新金融業態,重點打造了多個主題空間,如6號樓3層設有可容納200人的金谷國際發布廳,4號樓1層為金融家俱樂部“金良薈”,8號樓1層規劃了新金融科技展廳,5號樓設為高端餐飲配套區。為了解決老城區停車難題,實現人車分流,打造一個互動、開放、時尚、活力的公共空間,園區還配建了立體停車場,可提供102個機械停車位。
在實地探訪中,記者看到,原第一糧庫的木質房梁,部分石柱、門板等巧妙地和現代建筑融為一體,用于運輸糧食的滑道、瓦燈、噴水池里的石塊等都被拆卸保存。園區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原有的特殊記憶符號,都將會被再利用,如滑道將被設計成雕塑嵌入6號樓大廳,瓦燈會換上燈泡被重新點亮,噴水池的石塊也會用來做成園區石凳。5號樓是傳統風貌保護建筑,這里雖然是高端餐飲配套區,但熱加工區域設在在樓外,將在保護建筑的前提下,為園區提供富有情調的休閑區域和會客廳。
園區現狀
北京英諾創新空間是青島新金融產業園的運營方,在天使投資和產業服務方面有著優秀的團隊、豐富的經驗、特色的資源和完善的產業服務運營體系,目前已經在全國運營了20個創新載體,孵化加速企業1500余家,擁有超500個存量項目,超30億的基金規模。據介紹,依托北京英諾創新空間這一平臺和英諾天使基金的全國資源優勢,園區已經搭建了一支10個億的新金融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吸引入駐了青島羅數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涉及基金、互聯網保險、數據安全和平臺經濟等領域,另有3家企業正在辦理工商注冊,6家意向在談。
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施工
5號樓為風貌保護建筑
當下,市北區聚力建設新金融集聚區,提出“六個一”發展模式,即打造一條新金融街,建設一個新金融產業園,引進一批新金融研究智庫,配套一系列新金融產業政策,發起成立一支專項產業基金,力爭把市北建設成青島市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的核心。其中,一條新金融街即為館陶路。目前,館陶路已經吸引春光里、洪泰山海會入駐,新金融產業園建成后,將和其南北呼應,重現百年華爾街往日風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