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山東師范大學即墨實驗學校開啟了新學期的第一次全員研學之旅。本次研學根據年級特點,結合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理念,從學生意志、勞動培養(yǎng)、文化傳承、智力開發(fā)、審美能力等方面開設了人文類、科技類、健體類、審美類、勞動類五條研學路線,內容豐富,活動精彩,讓學生在不同的生活體驗中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當天上午7時30分,全體師生齊聚初中部操場,整裝待發(fā),對即將開始的旅程充滿了期待。研學啟動儀式上,學校相關負責教師就研學活動中的注意事項、旅行安全、文明禮儀等作了重申。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隋天龍向同學們提出了希望,他希望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中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讓這次研學活動真正達到開闊眼界,開啟智慧的目的。
沐浴著明媚的秋陽,一、二年級的同學們來到了國際音樂谷“樂都城”,開啟了為期半天的藝術審美研學之旅。步入博蘭斯勒鋼琴大講堂,映入眼簾的是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鋼琴,老師彈奏了多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及世界名曲,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幾名同學還被邀請與老師一起彈奏,陶冶了藝術情操,促進了身心和諧。通過現場聆聽及參與,同學們對鋼琴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與深刻的了解。
來到西洋樂器大講堂,同學們聆聽了老師講述吉他的構造及原理,還感受到了吉他的柔和之美。非洲鼓和空靈鼓早已“站好隊”,迎接期待已久的朋友,節(jié)奏歡快且富有動感,打擊樂帶來的不同魅力,讓同學們愛不釋手。參觀了管樂館與民樂館,同學們了解了中西樂器的區(qū)別,進一步提升了音樂素養(yǎng)。
穿過千米世紀音樂長廊,同學們來到了交響樂博物館,聆聽了中西方交響樂名曲,講解老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們普及樂理知識,讓同學們感受到了音樂世界的無窮魅力。
一、二年級同學的足跡遍布樂都城,感受藝術帶來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這是一次關于成長,關于收獲,關于感悟,關于音樂的旅行。走出去才能感受不一樣,跨出去才能變得不一樣,只有廣泛地交流和學習,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浩瀚青史,概括于此間;輝煌文化,濃縮于眼前。”三四年級的同學參觀了即墨古城、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感受家鄉(xiāng)之美。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同學們了解即墨老酒的釀造工藝,感受飄香酒韻。田橫祭海文化的悠揚歷史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淳樸的風土人情。跟著老師一起在即墨的歷史長河里暢游,歷史人物、風土人情、民間傳說……一幅幅長卷浮現在同學們眼前。體驗著傳統(tǒng)技藝,同學們筆下的臉譜栩栩如生,一把把油紙傘色彩斑斕,活字印刷彰顯出時代的新活力。

在即墨古城,即墨老縣衙里,歷史的氤氳縈繞著同學們。
尊師重道,拜師行禮,我們謹遵老師的教誨。在這里,同學們還見證了即墨傳統(tǒng)美食——麻片的誕生,目睹了榼子的雕刻過程,還登上了古城墻,一覽古城風光。
本次家鄉(xiāng)人文之旅,三、四年級的同學們了解了即墨的歷史,領略了家鄉(xiāng)的文化風采,體驗了風土人情。同學們感受到了家鄉(xiāng)之美,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更加深厚。

陽光明媚,熱情洋溢的金秋十月,五、六年級的同學們攜手同行,走出課堂,走進學農實踐基地,他們在互動中收貨,在實踐中成長。“春華秋實”不再囿于書本,而是真正的體驗。
當天上午,同學們滿懷期待地走進“食藝工坊”,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接受了面藝、豆腐、茶藝、廚藝、糖藝等課程的體驗與制作。通過訪問、收集、實地體驗等多種形式,了解餑花、牛軋?zhí)堑人玫脑稀⒈壤⒅谱鞣椒ǎ私庵谱鞯拿恳粋€環(huán)節(jié)、整體過程,感受勞動和生活的樂趣,培養(yǎng)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同時體會到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頓美食盛宴之后,同學們走進田間地頭,體驗農產品(花生、地瓜、芋頭)的收獲,學習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體驗勞動過程的辛苦與樂趣。在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下,同學們了解了不同果實的成熟時節(jié)與采收方法并動手采收,體會到農業(yè)的辛苦和幸福生活的可貴,更加懂得要珍惜糧食,反對餐飲浪費。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德行的養(yǎng)成、奮斗精神的培養(yǎng)始于勞動教育。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在本次研學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幸福,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磨練了意志。相信這些精神品質一定會在同學們今后的學習中不斷地發(fā)揮作用,指引自己走向成功。
簡短但儀式感十足的開營儀式后,七、八年級的同學們踏上了藍谷科技之旅。一路上,道路兩側滿是金黃或火紅的樹葉,在湛藍的天空下隨風搖曳,猶如此時同學們開啟研學之旅的激動心情。遠處山坡上,這兒一片翠綠,那兒一叢金黃,層林盡染,在秋日暖陽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美不勝收。
車行不到半小時,便到了第一站:潛水機器人組裝與試航。大家三五一組,拆卸、組裝……齊心協力,最終成功將機器人組裝起來,下水,潛水,前進,噴水,后退,贏得滿堂喝彩。
第二站,同學們來到濱海公園,在認真聽完導師的講解后,各小組很快完成水火箭的制作。對抗環(huán)節(jié)最是激動人心,喝彩聲此起彼伏。“預備,發(fā)射!”只見水火箭一飛沖天,彈射出去。
經過一上午的PK,同學們早已饑腸轆轆,午飯后,同學們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期待已久的易華錄大數據展廳。剛踏入展廳,同學們就被眼前的高科技所深深吸引。美輪美奐,科技感十足的人海共生短片讓同學們了解了深海探測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充滿立體感的易華錄紀錄片,讓同學們領略了易華錄大數據在當前的廣泛應用,感受到了云計算科技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第四站,同學們來到了航空飛行模擬實驗室。在這里,同學們得以親身體驗航空模擬飛行的驚險和刺激,個個躍躍欲試,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模擬飛行的樂趣意猶未盡,同學們又興致盎然地走進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三航科技展廳,在這里盡情領略“雙一流”高校的科技風采。高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機器人、無人機、中國航天等高科技一一亮相,令同學們目不暇接,在前沿科技領域里暢游,一件件高科技產品,讓在場的每一位學子發(fā)出由衷的贊嘆,也油然而生一股濃濃的民族自豪感。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天的行程雖然很短暫,但此次科學探索之旅,同學們收獲滿滿,知識的海洋等著他們去暢游、去探索;科技的天空亟待他們去展翅、去翱翔。
在遠足中勵志,在旅行中研學。九年級的全體師生在校長隋天龍的帶領下踏上了60華里的旅程。同學們隊伍整齊,朝氣蓬勃,校旗、隊旗迎著朝霞更加鮮艷奪目,同學們面向遠方,心懷目標出發(fā)了!
研學旅行中的每一步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在通過十字路口時,同學們聽從警察、家委會、老師的指揮,井然有序,踐行文明交通;沿途風景陶冶了同學們的情操,讓他們對大自然更加熱愛;陌生行人的關注讓同學們感悟了學生形象和紀律的代表性;長途跋涉是對他們意志的磨練,讓他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
經過三個小時的遠足,同學們安全抵達四舍山海風滑翔場,開啟了此次徒步研學的分享交流互動模式,滑翔場的工作人員給同學們上了一場模擬滑翔演示課,從基礎知識,正向起傘、認識副傘、直線起飛等方面給同學們上了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實踐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同學們感悟到:只有用勇氣去敢于嘗試、用堅持去形成良好習慣,用毅力去戰(zhàn)勝自己,才能讓自己永保前行的姿態(tài),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作為即將畢業(yè)的中學生,通過徒步遠行,更加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中考的緊迫性,他們將在后期的學習中,頑強拼搏,勇創(chuàng)佳績。
研有所獲,行有所成。在課堂,書本是我們的世界;走出去,世界是我們的書本。研學體驗的時光是短暫的,但實踐的腳步卻不會停止,在研學這個生動的課堂中,同學們長知識、學本領,激發(fā)出無窮的學習動力。
近年來,山東師范大學即墨實驗學校把研學活動納入到學生們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使研學活動常態(tài)化、課程化,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去參與,去體驗,去總結,去反思,不斷提升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對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深化學校內涵式發(fā)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意義。(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海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