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備行業:搶抓“風”“光”機遇
近年來,電力設備以及新能源一直是綠色低碳經濟的“風口”行業。在全球能源革命和我國“雙碳”目標的驅動下,電力設備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不論是國家大手筆投入的特高壓電力新基建,還是加速構建的以新能源為重要構成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商機。
在青島上市公司軍團中,電力設備企業是一支重要力量。至少8家企業業務與電力及新能源相關,涵蓋電纜、輸電線路鐵塔、輸變電設備、電力載波通信、儲能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多家企業在技術、市場等方面已具備較強競爭優勢。從過往的積累和過去一年的布局中看,2023年青島電力設備企業有望迎來更好的發展。

新能源發展孕育巨大商機
行業分析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2060年前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有望超過50%。近年來,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技術不斷成熟,成本持續降低。從趨勢表現來看,2023年市場將持續快速攀升。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1-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52.60GW,同比增長105.79%,維持高增速長。同時,國外快速增長的需求也推高了我國光伏的出口量。2022年1-9月,我國光伏組件累計出口量為126.04GW,同比增長73.47%。西部證券預測,2023-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將分別為350GW和460GW,同比增長31%和30%。
同樣作為新能源主力之一的風電,隨著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產業鏈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海上風機中標價格穩定在3500-3800元/KW,較2020年底下降超過40%。從各地的“十四五”規劃來看,部署海上風電的步伐也在提速。西部證券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福建、海南、廣東、江蘇等多個省份 “十四五”期間合計規劃裝機容量約達75.49GW。而這些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陸續釋放。據預測,2023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約為12GW,同比增長100%。
新能源發電具有明顯的“看天吃飯”的特點。要保證電網的穩定,就離不開儲能設施的支撐。2023年新能源裝機量的持續增長,勢必也將催生旺盛的儲能需求。過去一年國內儲能市場招標越來越活躍,已經表現出這樣的趨勢。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統計,2022年國內僅新型儲能項目就投運231個,總裝機規模較2021年增長接近兩倍。
政策層面,新能源強制配儲已經被越來越多省份寫入規劃。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相關文件,對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風電的配套建設儲能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將進一步推動2023年儲能行業發展。
與此同時,特高壓建設經歷了2022年的放緩后,有望在2023年迎來全年提速。國內風光大基地的持續推進建設,疊加社會用電需求的持續躥高,對電網輸送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國家電網投資將超過52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而據中信證券預測,2023-2024年有望釋放特高壓投資約1500-1600億元。
從“傳統”步入“新興”
梳理青島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可以發現,企業基本以傳統電力設施生產制造業務起家。匯金通、東方鐵塔、天能重工、漢纜股份、特銳德等企業聚焦于電力建設基礎設施領域,包括輸電線路鐵塔、風機塔架、戶外箱式電力設備、電纜等領域。此外,東軟載波從事載波通信業務,載波通信模塊廣泛應用于國內智能電表中。
面對近年來能源行業的大變革,青島企業紛紛瞄準機遇,或延展產業鏈、拓展新業務,或優化產能布局,構建起青島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新格局。
從生產制造向新能源發電業務延展是青島企業開拓新業務的路徑之一。從事風機塔架制造的天能重工,積極拓展新能源發電業務,儲備、投資建設并持有運營風力發電場、光伏發電站業務。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2.8億元,占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近1/4。
從事電纜業務的漢纜股份,在加快拓展海纜業務的同時,培育發展了氫能業務。而氫能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正是儲能。漢纜股份旗下恒勁動力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有較深厚的技術積累。漢纜股份也已出資成立了青島漢河氫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通信、電力、醫院、數據中心等氫能備用電源和氫能熱電聯供等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
特銳德和東軟載波,則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能源管理服務。越來越多的分布式發電接入,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征。對應用光伏或風力發電的企業或者園區來說,就需要對內部電網進行管理,能源管理服務的需求應運而生。目前,特銳德在新能源微電網業務領域,已經推出包含光伏、儲能、充電的新能源微網產品,如園區級的新能源微網系統,將園區的用能、屋頂的光伏、電動汽車的充電、放電、儲能等綜合管理起來。東軟載波已經搭建了電力物聯網云平臺,可應用于各類能源服務應用場景,其中包括微電網系統、園區能源管理系統、分布式發電系統、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儲能系統等。同時,也開展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節能改造、智能配電工程等的規劃、設計、實施、運維業務。
完善產能布局,大舉拓展新業務
訂單充足、新基地投產、新業務加碼、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面對2023年的行業機遇,青島電力設備上市公司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過去一年,多家企業陸續中標重大項目,為2023年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去年8月到12月,主營輸電線路鐵塔、通訊塔、光伏支架等設備的匯金通先后3次發布電網項目中標公告,預計合計中標金額達5.76億元,約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23.05%。
聚焦于風電領域的天能重工,一方面持續優化產能布局,另一方面加碼風電項目建設,繼續加大新能源并網發電業務的規模。今年1月,天能重工發布公告,將向特定對象發行募資不超過15億元,用于天能重工武川150M風電項目,以及多個生產線技改項目。而就在2022年度,天能重工已對吉林大安、江蘇、廣東等地工廠進行技改,目前公司在全國共有13個塔筒生產基地(含在建)。
漢纜股份2023年將在海纜產能上實現新突破。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公開信息,新建海纜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投產,投產后公司海纜產能將達到20億以上,這將有助于海纜股份進一步提升在海纜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同時,漢纜股份的海纜新產品研發也步入快車道,500kV三芯高壓交流光電復合海底電纜、500kv單芯海纜、±535kV直流海底電纜等多個項目在2022年均有新進展,想必這樣的勢頭在2023年將延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食品飲料行業:逆勢承壓向上,探索新興賽道
剛剛過去的2022年,食品飲料行業業績承壓,但憑借剛需、高頻的賽道屬性,仍然凸顯出較強的韌勁。青島啤酒、青島食品、日辰股份三家上市公司總體表現穩健,利和味道、一船小鮮、樂飲創新等新銳企業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2023年,隨著擴內需、穩增長政策出臺,消費場景快速修復,居民消費意愿顯著增強,食品飲料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利好。與此同時,新消費新業態崛起、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加速融合等趨勢,也在考驗著食品飲料企業的應變能力。
今年春節已經顯露出“暖春”的信號——文旅部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國內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88.6%。中國烹飪協會開展的“兔年春節期間重點餐飲企業經營情況調研”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27日)受訪餐飲企業營業收入與去年春節相比上漲24.7%,與2019年春節相比上漲1.9%;客流量與去年春節相比上漲26%,與2019年春節基本持平,春節餐飲消費明顯回暖。
龍頭企業表現穩健
面對2022年疫情反復與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龍頭企業展現出“領頭雁”作用,業績表現持續亮眼。
作為青島食品飲料產業鏈鏈主企業,青島啤酒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青島啤酒的品牌和品質優勢,克服疫情對國內部分餐飲、夜場等市場的影響,創新營銷模式,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持續推進品牌優化和產品結構升級,同時積極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實現了產品銷量、收入、利潤的全面增長。青島啤酒還以體育營銷+音樂營銷+體驗營銷為主線,加速布局200多家TSINGTAO 1903青島啤酒吧,首創青島啤酒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全面豐富和提升青島啤酒品牌的國際化、年輕化、時尚化內涵。
同樣表現穩健的還有青島食品,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青島食品在產品研發上側重于大健康系列產品的創新與迭代,在品牌宣傳上升級“青食”鈣奶餅干、休閑餅干、大健康系列等餅干的形象,在營銷方面實現區域市場的高效覆蓋、擴大市場占有率。青島食品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經在石家莊和大連建設了2家營銷中心,后期還要建設6家營銷中心。
生產復合調味料的日辰股份表示,由于疫情沖擊,預計2022年業績有所下滑,但隨著國內餐飲消費逐步恢復,未來業務將觸底回升。日辰股份還醞釀進軍預制菜,依托現有的餐飲連鎖渠道和線下商超渠道,憑借堅實的研發實力和深厚的客戶基礎,拓展新品類,貢獻第二增長曲線。
高端化換擋提速
進入后疫情消費時代,隨著消費場景的復蘇,食品飲料行業有望在2023年迎來快速發展。
從短期來看,餐飲消費的恢復是酒企銷售加速的主要驅動力。中國啤酒產量在2022年12月產量出現較大增長,呈現淡季不淡的狀態。行業專家認為,12月啤酒銷量增長,除了世界杯的影響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兔年春節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左右,行業壓貨、鋪貨提前,進而影響產銷。
兔年春節以及元宵節期間,青島啤酒加密了青島原漿、鴻運當頭等產品的生產頻次,滿足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生鮮產品的需求,并在青島啤酒博物館、青島啤酒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以及仙居嶗山民宿等打造時尚消費新場景,進一步深化兩業融合創新實踐。
從長期來看,以高端化轉型為發展方向的產業結構升級是酒企持續探索的重要方向。
繼2022年推出“一世傳奇”后,青島啤酒在2023年年初又推出“一世傳奇”桶陳年份酒,以全球首款過桶烈性琥珀拉格年份酒,重新定義啤酒的文化屬性,帶動行業高端化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鏈主企業青島飲料集團也在推動青島葡萄酒、嶗山礦泉水兩個百年老字號品牌戰略升級,向打造“飲、養、智、造”融合發展的大健康特色產業集團戰略定位不斷轉型,此前已發布青島麥芽威士忌、凍凌系列透明質酸鈉葡萄酒等新品。
新興賽道群雄逐鹿
食品飲料位列青島24條產業鏈中的七大傳統優勢產業鏈。除了充分競爭的傳統領域,青島在預制菜、咖啡茶飲、休閑食品等新興賽道涌現了不少實力派選手。
盤點2023年可能爆發的新興賽道,最受關注的莫過于預制菜。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全國預制菜產業發展競爭狀況與年度百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在萬億風口下,受到資本青睞的青島企業紛紛摩拳擦掌、跑步進場。完成D輪融資的利和味道(青島)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惠靈頓牛排、蒲燒鰻魚、芝士牛肉卷等多款現象級爆品,旗下品牌“朕宅”快速成長為國內領先的預制菜品牌。聚焦特色魚水餃的青島一船小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投產了一條預制菜生產線,主攻鮮食小海鮮和湯兩大品類。
咖啡、茶飲、烘焙市場也不容小覷。專注于精品速溶咖啡產品工業化解決方案的樂飲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完成近5000萬元A輪融資,用于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充。完成第三輪融資的荷田水鋪(山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瞄準國內養生茶飲的第一品牌目標,擴大全國線下門店布局。打造社區烘焙連鎖品牌的青島薩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近期亦完成600萬元Pre-A輪投資。
青島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6日遞交IPO上會稿,其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進程又前進一步。這家開創“每日堅果”品類的公司正逐步向多品類、多層次的綜合型休閑食品生產商發展,致力于“做堅果中的大隊長”。
相關分析研報預測,2023年居民收入水平會進一步提升,走親訪友、朋友聚餐的消費場景明顯增加,對高端消費形成支撐,食品飲料行業有望迎來一波業績上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青島日報2023年2月16日6版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