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放兩孩、三孩政策以來,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也對適兒化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戶外休閑場所能否增設一些適合兒童游樂的場地和健身設施?”
近日,市民王女士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建議青島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增設適兒化戶外活動場所。
記者了解到,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許多家長和網友期待引入兒童視角,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聽聽大家怎么講
“社區公園的臺階太高了,我家孩子之前去玩的時候被臺階絆倒過一次,現在每次路過那里都要十分小心。”
“之前我家孩子參加少年議事會,鍛煉了他的表達能力,也激發了他參與社會治理和社區建設的主體性,希望未來這種活動能多一些。”
“銀座商城(李滄店)為什么沒有母嬰室?我想給孩子換個尿布都不方便。”
“我家在李滄,孩子在市北新世紀上學,現在有校車每天接送,我們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現在托育機構太少了,收費標準也不統一,忙起工作來只能讓老人照看孩子,十分不方便。”
“我經常帶孩子去李滄區圖書館的少兒借閱室,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市南、嶗山今年起將為適齡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市北區什么時候可以落地?”
小邱調查
2022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提出推進“1米高度”的兒童視角設計,按齡、按需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讓廣大兒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適、包容的設施、空間和服務。
《導則》重視保障兒童安全,提出營建保障兒童安全的成長環境、營建安全順暢的兒童出行環境、構建安全連續的兒童出行路徑等。
《導則》提出,結合游園、口袋公園等增設兒童游樂場地,并配置沙坑、淺水池、滑梯、微地形等游樂設施,還對新建居住區的兒童游樂場地、運動場地提出明確面積要求。
《導則》還提出了“兒童參與”的概念,倡導兒童參與街區墻面、植物等涂鴉美化活動,建立兒童需求從表達到落實的全流程、長效性機制。
去年起,青島市已開始推進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青島已陸續在大型商場設置母嬰室,建立兒童友好型社區,建立校車“流動圖書角”等,并將為全市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開展在校生視覺、脊柱和心理健康篩查,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兒童之家建設,發展家庭托育點等。但是,部分公共空間的母嬰室仍存在配備不齊或關閉、兒童游憩空間建設不足、嬰幼兒托育事業發展滯后等問題。


看看專家怎么說:
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吳曉謙:
無論是社會政策友好還是公共服務友好,都要以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孩子和家長或許是最清楚這類需求的人。我們通過開展兒童調研員街頭調研的活動,希望在鼓勵孩子們主動參與城市建設、行使他們城市“主人翁”權利的同時,了解到更多孩子與家長對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議和意見,并在全社會普及兒童友好的概念,帶動更多人關注甚至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他山之石
深圳:2015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探索。現已建成市級各類兒童友好基地338個、母嬰室1100多家、社區兒童之家722個、各級各類兒童議事組織381個、各類公園1200多座并逐步增加完善兒童活動空間及自然教育等設施場所;舉辦深圳兒童友好城市論壇,推動生命博物館、景田兒童友好示范街區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布《兒童友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南》地方標準等。
上海:各相關單位協同發力,全面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市綠化市容局推動全市公園綠地和公共空間不斷完善適兒設施建設;市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不斷擴大母嬰設施,啟用全國首個省級母嬰設施電子地圖,并研究制定《上海市母嬰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市商務委指引創建一批母嬰(兒童)友好商場;市商務委、市規劃資源局鼓勵引入游樂場、兒童工坊等適幼化業態,同時鼓勵創建社區針對幼兒群體需求,積極探索推出適合幼兒的便民設施和服務,進一步豐富親子消費業態等。
小邱想說
兒童是城市的未來。
以“1米高度”視角建設兒童友好城市,體現了兒童的主體性。
如是否保障兒童生活空間的綠色和安全,是否尊重兒童向往自然的心理特征,是否保障兒童參與城市公共生活的權利等。
以“1米高度”視角建設兒童友好城市,體現了城市建設的溫度。
各相關單位要從城市人口可持續發展、城市社會治理的高度,在制度設計、基礎設施、人文內容、服務供給等各方面統籌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
以“1米高度”視角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青島老舊街區改造的新方向。
如在公共場所增設母嬰室、第三衛生間,在新建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時推進適兒化改造,以及推動醫療空間和服務的兒童友好建設等。
城市建設“蹲”下去,城市文明“站”起來。
市民們期待在老舊街區改造中看到更多“1米高度”。
關于“1米高度”看青島,
您還有什么要說的?
快來“直通12345”平臺留言吧!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