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5日訊 23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今年第1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共發現不合格食品30批次,其中問題最多是梭子蟹、茶葉和餐具。
根據青島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抽檢計劃要求,市局在生產、流通和餐飲環節開展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本次抽檢食品樣品共165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1623批次,不合格樣品30批次。
其中,在生產環節,共有不合格食品11批次,基本都是散裝的,其中不合格最多的是茶葉,包含嶗山綠茶和紅茶,共有4批次;問題都是檢出農藥殘留,吡蟲啉(一種煙堿類超高效殺蟲劑)含量超標。其次是饅頭、火燒、花生油,分別有2批次,還有一批次的蒜蓉烤腸不合格。
流通環節,共有7批次食品不合格,問題最多的是梭子蟹,有5批次,問題都是重金屬鎘超標。鎘屬于重金屬污染物指標,長期過量攝入將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危害。根據《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中規定,水產動物及其制品(甲殼類)中鎘的最大限量為0.5mg/kg。而此次抽檢的梭子蟹中鎘含量最高的達3.7mg/kg。其余還有1批次芹菜和1批次青尖椒不合格。
餐飲環節,共有12批次食品不合格,不合格最多的是餐盤、筷子等餐具,有5批次,有的檢出了大腸菌群,有的檢出了洗滌劑成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合格餐具的來源都是學校食堂,有青島大學松山餐廳、平度市國開實驗小學、平度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山東省萊西市第二中學和山東省萊西市實驗學校東餐廳食堂。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