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點兒,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也吸引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獲得資本青睞
花樣翻新,新老品牌齊入局
所謂代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國內目前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代餐食品有多紅?有網購食品習慣的消費者應該深有體會。在主流電商平臺搜索看到,代餐食品中最常見的就是沖泡式的固體飲料,而且以新興的互聯網品牌為主。有的產品主打高蛋白,聲稱1瓶提供的蛋白質相當于7個雞蛋白的含量;有的則主打植物提取,在代餐粉中加入紅石榴提取物、DHA藻油等營養成分;更有品牌針對長期看電腦、早起工作、出差倒時差等不同人群提供不同配料的產品。
魔芋蛋糕、植物蛋白條、即食雞胸肉、堅果能量棒……除了一些新品牌之外,“老面孔”的傳統食品企業也不甘寂寞紛紛入局。去年9月,旺旺推出低糖低卡的全新產品系列“Fix Body”,包括素食多谷物粉、燕麥粥等代餐食品。江中品牌也推出代餐飲料越光米稀,宣稱零糖零脂養胃。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 “代餐”這一全新餐飲理念,國內的代餐食品市場也迅速分化為兩大流派,一派主打 “大單品”,如王飽飽、Smeal、ffit8等以麥片、奶昔、蛋白棒為切入點的公司;另一類則主推“方案型套餐”,如超級零、咚吃這類主打3天、21天低卡輕食盒子的公司。其中,“大單品”更像是“日常代餐”,適合偶爾代替一頓的人群,切入的用戶群體比較廣泛。 “方案型”代餐則傾向于“功能代餐”,消費者變瘦變美的需求會更加明確,適合特定場景下想要快速瘦身的人群,切中的人群相對小眾。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代餐業不同門派雖然著力點各有不同,但瞄準的方向卻非常相似,那就是 “食品化+大健康”,換言之,就是從“減肥低脂”這一賣點切入市場,向大健康食品延展。例如,主打 “大單品”的“鯊魚菲特”,在強化品類豐富度的同時,研發出更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即食方便減脂食品,如五谷飯、雞肉糙米飯、魔芋面等。而主打 “方案型套餐”的“超級零”,近期開始疊加防彈咖啡、蛋白棒、奶昔等大單品,此外還涉足了抗糖膠原蛋白飲、糖油雙阻斷纖維酵素等美容健康飲品,同樣對 “大健康”市場虎視眈眈。
千億市場,跨界巨頭跑馬圈地
與普通食品相比,代餐食品價格不菲。以網紅品牌WonderLab代餐奶昔為例,6瓶裝的價格促銷后在129元左右,折合單瓶超過20元。固本堂代餐奶昔價格稍低,但6瓶裝價格也達到了98元。某品牌720克的魔芋蛋糕,價格達到150元。
“名為代餐,實際上確實要花費至少一份快餐的價格。”消費者評論,代餐的價格已遠超一般人對于零食的價格預期。這也導致代餐食品更受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青睞。CBNData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報告》顯示,代餐食品已經成為全民的大趨勢,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消費占比接近五成,從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上,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均有著穩步增長且呈現大于50%的增長率,代餐食品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其中85%的消費者購買代餐的原因是因為健身,在2018年,“95后”取代“90后”,已成代餐市場的強勁主力。
與此同時,來自線上渠道的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和京東等主流電子商務渠道的代餐產品銷售額超過10億元,增長率超過35%。2020年因疫情催生了更大的需求,代餐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翻倍。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
需求膨脹,代餐行業因此迎來一波又一波新老巨頭和資金的加持。百事在2020年6月發布了一款桂格品牌的代餐奶昔產品“低卡控”,并稱“代餐市場在中國的高速增長以及消費者對代餐產品的興趣度提升”,是其進軍代餐市場的主要原因。而早在今年4月,雀巢就推出了新的代餐品牌NesQino(諾萃怡刻),而這已經是其推出的第三款代餐產品了,前兩款分別是雀巢健康科學旗下的OptiFast和雀巢中國旗下的Build U。
除了巨頭入局外,中國代餐市場也少不了初創企業活躍的身影。根據烯牛數據查詢,2019年起,中國代餐行業的初創企業接二連三獲得資本的青睞,公開資料顯示,僅在今年7月,就有多起融資案例。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各種網紅代餐不斷地出現在直播間、短視頻以及朋友圈的推薦廣告里。在小紅書App上,關于代餐的筆記多達20余萬篇,其中不乏各種品牌測評和明星的背書。
一種聲音
由于代餐行業門檻不高,標準不一,導致該市場野蠻生長、魚龍混雜。號稱“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真的營養安全?消費者對此并非100%放心,代餐食品是否真的能代替“吃飯”、買昂貴的代餐食品是不是在交“智商稅”的疑慮,成為市場進一步擴張的瓶頸。
目前,國內并沒有關于代餐食品的強制性標準,中國營養學會最新頒布的《代餐食品》團體標準,僅作為行業參考標準。代餐食品目前仍按照普通食品來管理,亟待規范。專家表示,一款合格的代餐食品,關鍵是配方需要營養系統全面,但現在市面上很多產品其實并不符合這個標準。以谷物代餐粉為例,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熱量雖然夠,但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不夠的。“與其吃這種代餐,還不如拿牛奶混合燕麥片泡一泡吃,可能營養還更好一些,而且更經濟實惠。”專家認為。(羅杰)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