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橋是城市立體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滿足交通屬性的同時,
部分高架橋下卻因管理不善成為城市“瘡口”。
影響了市民的生活,破壞了城市形象。
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的留言中,
相關投訴也不在少數。
面對市民的呼聲,相關部門快速行動,
通過軟硬件提升的方式破解難題。
聽聽大家怎么講
案例一:
觀海網友tgeUFj:黑龍江路河東公交站立交橋下路段早高峰一直有大拖掛車停放,影響交通秩序。
青島市公安局民生警務辦公室回復:經交警市北大隊落實,轄區交警部門已安排警力加大對該路段的巡邏力度,及時處置違法停車情況。
案例二:
觀海網友OlMvlz:新冠高架路橋下不見陽光,綠植大面積死亡,影響青島形象,希望有關部門能改變橋下空間用途。
市北區政府回復:經落實,該橋下空間已有新的規劃,待項目移交完成后開始施工。
案例三:
觀海網友zoooo:城陽區黑龍江中路、白沙河路口北部區域,青銀高速連接段高架橋下空間散落著垃圾,空氣中散發著臭味。
城陽區政府回復:橋下垃圾已清理完畢,雜物正在外運。下一步,執法部門將加大巡查力度,舉一反三,全面梳理摸排類似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小邱調查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提速,越來越多的高架橋出現在城市中。目前,青島七區三市市政管理范圍內的高架路共有10條。其中,重點設施有6條,長度約40公里,市民熟知的膠寧高架路、杭鞍高架路、新冠高架路、跨海大橋高架路都屬于重點設施。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跨線橋和高速公路連接段高架橋。
由于多數高架橋下方空間存在規劃不足、位置隱蔽、日照缺失等問題,導致亂象頻生。
規劃不足--城市高架橋在設計時主要考慮交通屬性,關注點一般放在橋體上方機動車通行上,對橋體下方空間的利用著力較少。建成后,城市高架橋下方空間與周邊區域割裂,會陷入“不好用”“難管理”的窘境。
位置隱蔽--除了穿越城市核心區的高架橋外,大部分高架橋下空間因位置相對隱蔽、邊角地塊多,很容易藏污納垢。加之部分責任單位心存僥幸、疏于管理,致使區域環境越來越差。
日照缺失--部分高架路體量較大,下方空間存在光照不足、涵養水分能力差、汽車尾氣和粉塵污染等問題,影響了橋下植物生長狀況,導致枯死現象嚴重。
記者了解到,針對橋下空間利用,青島部分區市已開始有益的探索。
市北區膠寧高架橋下停車場

市北區利用膠寧高架下方空間,在膠東路西側建設一處停車場,有20多個停車泊位,有效緩解了區域停車資源緊張狀況。
城陽區正陽中路彩虹橋下休閑運動公園

城陽區利用正陽中路彩虹橋下方空間建設了一處休閑運動公園,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小邱想說
高架橋下方空間是城市的寶貴資源,
應該在城市運行中發揮更大作用。
小邱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在
探索高架路下方空間建設利用新路徑。
在深圳市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和管理辦法中
鼓勵在高架橋下設置多功能智能桿、智慧燈桿、信息屏等智慧城市設施設備
將橋下空間打造成智慧城市的“實驗室”。
當前,青島正在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
有關部門可以借鑒外地城市經驗,
科學規劃、有效管理,
切實提升高架橋下方空間利用水平,
讓這些城市之“瘡”化身城市之“窗”。
你身邊還有哪些煩心事兒?
快來“直通12345”平臺吐槽一下吧!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