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萊西茄子新品種培育成功,畝產八萬斤,喜歡吃茄子的青島人越來越多啦!茄子是一種物美價廉的蔬菜,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茄子的花式做法…啥,還有人對茄子過敏?!!
我知道各種食物都有人過敏,不過對于茄子過敏還是頭一次聽說。于是我看了一篇科學松鼠會的小調查——
圖片來源:松鼠云無心
在回答問題的1955人中,對茄子過敏的有141人,占比7.2%,其中同時對西紅柿過敏的41人,占29%;對西紅柿過敏的總共69人,占比3.5%,其中對茄子過敏的28人,占41%。也就是說,人群中對西紅柿和茄子“過敏”的人并不少,對其中一種“過敏”的人,對另一種“過敏”的幾率也會很高。
這是因為,西紅柿和茄子都是茄科的植物,具有許多共同的特征。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過敏”只是受訪者的“自我感覺”,而并不是“醫學診斷”。會有一部分人只是不喜歡吃茄子,就稱之為“過敏”。
對于普通公眾來說,“吃了茄子產生不適”才是核心,而“是不是醫學上的過敏”并不是那么重要。
這個7.2%的比例并不出奇。在2008年的一篇文獻中,741名受訪者中有68人報告自己吃了茄子會產生“嚴重副反應”,占比高達9.2%。在對這些人進行的“點刺過敏測試”中,68人中只有32人陽性,此外還有16人沒有報告吃茄子有不良反應但點刺卻呈現陽性的。對這48人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只有6人陽性,占所有受訪人群的0.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也就是說,受訪者所報道的“過敏”或者“嚴重副反應”,并見得是真正的醫學意義上的“過敏”,也包括各種其他原因導致的“不適”。在各種報告中提到過的“茄子過敏癥狀”包括嘴唇舌頭和喉嚨刺痛、發癢、腫脹,眼睛發癢變紅,皮疹,咳嗽,腹痛、嘔吐和腹瀉等等。
萊西茄子
這些癥狀是怎么產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蛋白過敏
茄子中有多種具有“防御作用”的蛋白質,用于抵抗入侵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對于人體來說,這些蛋白質就是過敏原,能夠引發IgE的產生。這種IgE參與的反應,是真正的過敏反應。
2009年的一項印度研究,深入地探討了茄子中的過敏原,發現:茄子的皮和肉中都存在多種過敏原,尤其是在皮中更多。有一些過敏原對熱穩定,所以做熟并不能完全消除過敏原;還有一些過敏原在經過“模擬消化”之后,依然保持著活性。
簡而言之,茄子中的過敏原多樣而且頑強,去皮和烹飪能夠減少過敏原,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這種過敏的癥狀,通常與皮膚、喉嚨和眼睛的瘙癢、腫脹有關。
生物堿
跟土豆和西紅柿一樣,作為茄科植物的茄子中含有一些“糖苷生物堿”,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龍葵堿”。它們也是植物的“化學武器”,具有抗蟲抗菌的功能。經過長期的馴化選種,茄子、西紅柿和土豆中的生物堿含量已經很低,一般而言并不會造成人體中毒。但在“不一般”的情況下,比如某些茄子因為什么偶然的特殊原因而含有更多生物堿,正好有遇到某個人對這些物質非常敏感,那么也就可能導致一些“舌頭發麻”“嘴唇刺痛”的體驗。
糖苷生物堿也是很穩定的物質,烹飪對它破壞有限甚至沒有影響。
水楊酸鹽
水楊酸鹽是植物中廣泛存在的物質,水楊酸及其衍生物在醫藥領域廣泛應用。水楊酸也會導致許多類似過敏的癥狀,所以一些文章認為茄子的過敏癥狀跟水楊酸有關。
不過,茄子中的水楊酸鹽含量并不高。如果那個含量的水楊酸鹽能導致過敏,那么將會有很多種其他的蔬菜水果也會導致過敏。
組胺
組胺是組氨酸的降解產物,能夠舒張血管,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漏入組織,導致局部組織水腫。死螃蟹不能吃,就是因為產生了大量組胺。
在各種蔬菜水果中,茄子的組胺含量也比較高。如果對于組胺非常敏感,正好又遇到組胺含量高的茄子,也有可能出現過敏癥狀。嘴唇紅腫,喉嚨腫脹,也就是“局部組織水腫”的體現。
責任編輯:蔣海杉(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