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3月14日訊 “曾經閑置多年的四川路23號空地被改造成了停車場,一下子增加了260個泊位。”近日,家住市南區四川路的吳先生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為市南區利用老城區邊角地、零星地塊建設停車場的舉措點贊。

閑置多年的四川路23號空地被改造成了停車場。
近日,記者在四川路23號看到,停車場內鋪設的是柏油路面,車輛停放有序。收費標準為小型車半小時2元,每天20元封頂。

停車場內鋪設的是柏油路面。
“以前,我在家附近轉好幾圈都找不到一個空車位,最后只能在路邊違停,為此被交警罰過多次。”吳先生說,四川路23號停車場投入使用后,他立即辦了包月停車,現在回家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車位了。

停車場緩解了周邊停車難。
據悉,為了挖潛更多的停車資源,我市已建立起土地高效利用新體系,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鼓勵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利用零星地塊、邊角地塊、人防等地下工程、公共綠地、廣場、道路等空間建設公共停車設施,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前期,交警市南大隊隧道中隊調研發現,四川路23號有一塊較大的空地適合停車。于是,隧道中隊主動與轄區街道對接,協調地塊權屬單位建設了這處停車場。
今年,我市將繼續堅持增量擴容、存量挖潛并重,深度挖掘邊角土地資源,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布局力度,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多渠道增加泊位供給。2023年計劃實施項目95個、涉及泊位4.8萬個,全年新增泊位約2萬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