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以“海”命名的海爾集團,成立39年來,堅持慈善事業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聚焦安老、助孤、助學、助醫、助殘、救災等民生重點,發揮自身實力,勇擔社會責任,讓涓涓慈善細流匯聚成海,點點愛心燃起他人希望,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
教育優先 “圓夢”不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教興國的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培養歸根結底要靠教育,教育質量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自1994年起,海爾集團每年投入600萬元用于教育公益。如今,累計投入超過1.28億元,在全國援建365所希望小學和1所希望中學,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海爾集團團委副書記朱圣坤在采訪中表示:“為支持教育公益更好開展,海爾集團成立海爾教育發展基金會,并與西交利物浦大學、青島二中、青島一中設立教育基金,共計捐贈出340萬元用于激勵優秀教師及學生,開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探索研究。”
除了資金援助,海爾集團還持續關注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及兒童心理健康、課外研學等需求,通過各類公益活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2011年開始的海爾“圓夢”行動,足跡遍布山東菏澤、云南普洱、陜西安康、湖南邵陽、安徽阜陽、貴州安順等全國158個城市和地區。2022年新增開設海爾檢測中心作為中小學生課外科普教育基地,幫助少年兒童樹立崇高理想、提升動手能力。
學校的硬件設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海爾集團發揮自身在智能建造領域的獨特優勢,向山東平度等地的希望小學捐贈飲水機、空氣凈化器、空調、智能學習設備等,以改善學校飲水、信息化設施等硬件設備。
作為受惠學校之一,平度市蓼蘭鎮萬家小學辦公室主任李妙妙對海爾集團的鼎力相助非常感激。“過去一年來,海爾集團給予了我們大力的關懷與支持,在物質上,為我們提供了24臺電腦,還有電視機和空調等,同時也為孩子們提供了籃球、足球等文體用品,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活動。感謝海爾集團和社會各界給予我們的支持與幫助。”
扶危濟困 堅守初心
大事難事顯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新冠疫情發生后,海爾憑借強大的創客自驅機制,第一時間募集捐贈超過2400萬元,海爾志愿者通宵調配采購醫療物資,自駕支援武漢防疫;河南洪災發生后,第一時間捐款2000萬元,13000多名海爾售后志愿者奔赴在救災一線,從人員到物資,為馳援河南上演了一場“搬家式”的救援,2022年9月四川瀘定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捐款30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的應急救災和災后重建。
海爾集團在踐行教育事業、抗災抗疫、綠色雙碳等社會責任,推行公益理念過程中,構建了“人人公益、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物聯網公益生態,不斷吸引生態各方一起參與公益。
由于在慈善公益事業上做出的突出貢獻,海爾集團先后獲得國際聯合勸募協會、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授予的公益大獎,并于2016、2018年兩次獲頒政府最高慈善獎項“中華慈善獎”。
未來,海爾集團將繼續手捧慈愛之心,匯聚萬千合力,以公益做紙、以奮斗為筆,繪制慈善事業的溫暖畫卷。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