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今天,隨著設備和人員進場施工,標志著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本項目總投資約5.7億元,采用西側雙環部分苜蓿葉立交設計方案。建成后將有效解決歡樂濱海城周邊約4萬居民的出行難題。以歡樂濱海城居民向北出行為例,立交建成后歡樂濱海城內居民最遠可減少繞行距離5.6公里,節約通行時間15-20分鐘。
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今天正式開工。
急百姓所急,啃掉征地硬骨頭
歡樂濱海城作為青島東岸城區重點發展的多元復合型生態新城,交通問題一直是影響其高品質發展的短板,也是近年來政務熱線12345及各類問政節目反映的熱點,居民最急切盼望能夠建成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解決出行難題。
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作為規劃長沙路與環灣路聯系的交通樞紐、以及歡樂濱海城和周邊區域對外出行的交通咽喉,前期受制于規劃方案與既有交通設施存在干擾、征地和房屋拆遷難度大、跨越環灣路施工對現狀交通影響大等難題的制約,多年來一直未能實施。為徹底解決歡樂濱海城及周邊區域居民出行難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在《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制定過程中,將該立交橋納入“內暢外達的市政路網體系建設硬仗”關鍵攻堅節點,逐一破解制約項目的規劃、用地、拆遷、交通組織和施工調流等難題,實現立交建設從“無解”到“有解”。
挖掘機進場作業。
聽民意邀專家,徹底解決區域出行難題
為建成交通順暢、出行便捷、市民滿意的民心工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廣開言路,多渠道傾聽民聲民意,高度重視立交橋規劃建設方案的研究論證,按照“長沙路立交怎么建、市民說了算”的思路,三次邀請歡樂濱海城及周邊市民代表座談,“零距離”聽取群眾意見,“面對面”采集民意民愿,確保建設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讓市民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參與者。
本著更科學、更經濟、更可行的原則,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組織國內多家知名設計團隊征集設計優化方案,汲取民智、借用外腦、潛心研究、反復論證,確定立交橋采用西側雙環部分苜蓿葉的設計方案,立交高度為兩層,環灣路保持現狀地面層,長沙路采用高架向東順接跨鐵路高架橋,兩條道路之間采用匝道銜接實現轉向功能。
從路網系統功能方面,設計方案符合長沙路東向和環灣路南北向主要交通流向的銜接轉換需求。從交通需求預測方面,設計方案能夠較好匹配交通需求,降低工程投資,實現資源的科學調配和利用。
從周邊地塊出行交通組織方面,設計方案能夠較好地服務歡樂濱海城和鐵路以西地塊的出行需求,加強環灣路兩側交通聯系,消除快速路對土地的阻隔影響。
膠州灣大橋收費站進出交通影響方面,設計方案通過設置集散道、優化集散道和匝道空間布置布設等措施,消除收費站進出車流和立交橋轉向車流間的交叉沖突,提高車輛通行速度和安全性。從征地拆遷和投資效益來看,設計方案在功能不減的前提下比規劃控制方案減少征收土地約60畝,減少現狀建筑物拆遷約1萬平方米,并有效解決了與既有交通設施的干擾,真正實現了“經濟高效”、土地資源集約利用。
公共交通組織方面,受現有道路、場站等基礎設施不足及通行條件受限等制約,目前歡樂濱海城僅通行16路、臨1路、G3路3條公交線路,僅能聯系鐵路北站、市北和市南老城區,居民公交出行極為不便,立交橋建成后,通過現狀公交線路優化和新的公交線路規劃,通過現狀瑞昌路立交、環灣路-長沙路立交可實現與環灣路、瑞昌路、規劃長沙路等道路間公交線路的銜接和敷設,形成公交環線,更好地服務沿線居民出行,解決居民公交出行的難題。
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開工
秉承“早一天建成,市民早一天受益”的原則,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揮“釘釘子精神”,專人負責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對接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北區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和土地權屬單位,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把責任層層壓實到底,部門間聯動發力、壓茬推進項目立項、審查和規劃審批程序,將原定年底開工的計劃提前了2個月。
目前,立交橋已正式開工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持續秉承“以一流效率打造一流工程”的理念,強化“進度質量一起抓、安全防疫雙保證”思想,堅持工地就是陣地、現場就是考場,一切圍著項目轉,緊緊盯著項目干,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保障項目建設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推進,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提標準,提速加力保進度,確保項目如期竣工通車,讓市民及早受益。
為了盡快將“群眾期盼”變成“美好現實”,在逐個攻破難題、加快推進手續辦理之外,組織各參建單位合理優化建設工期,按照節點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和時限,全力以赴抓節點、保進度、求實效,做到思想到位、責任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前提下,全力推進項目進展,力爭2021年底實現主線橋梁貫通。在設計方案、工程實施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使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充分發揮匠心精神,建設市民放心的精品工程。
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項目的開工,正式吹響了“決戰決勝四季度”的沖鋒號,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繼續以“時不我待”的工作要求,全力沖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不等不靠、保持韌勁、主動作為、善作善成,將“精品”意識和“工匠”精神貫穿交通基礎設施攻堅項目全過程,著力抓質量、保安全、強管理、重保障,繼續完善便捷高效的交通出行網絡,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文 劉棟/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