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0日訊 “李法官,求求你快幫幫我們吧,這筆錢都拖欠兩年多了,我們三十幾個民工就等著這筆錢急用呢!”近日,膠州法院執行法官接到案件申請執行人的求助電話,在安撫好當事人情緒后,法官詳細詢問了案件詳情。

打電話的是申請執行人張某,2019年初,來自貴州省修文縣的張某帶領三十幾位當地民工來到膠州,與山東省某建設公司簽訂勞務分包合同,負責承建某住宅項目的部分工程。施工完畢后,該公司一直未向張某等人支付報酬,金額高達30萬元。2021年,張某等人將該公司起訴至膠州法院。后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約定于2022年9月前該公司履行給付義務。然而直到 2023年3月,該公司依然沒有支付報酬,多次討薪無果后,張某等人向膠州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由于涉及農民工工資,執行法官第一時間啟動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并立即采取線上查控等一系列措施。經查明,被執行人名下暫無銀行存款可供執行,短時間內難以執行完畢。為保障農民工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及時兌現,解決燃眉之急,次日執行法官又趕往工商局,請求協助禁止變更涉案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又向被執行人發出預限制高消費告知書和預失信告知書,約談被執行人代理律師。多措并舉之下,被執行人終于抗不住壓力,主動找到法官希望和解,分期履行義務。但鑒于前期被執行人對調解書的履行情況,又考慮到三十多位農民工人討薪三年無果的窘境,在充分尊重申請人意見的情況下,執行法官當即拒絕了被執行人的請求,要求必須一次性履行完畢。經執行法官多次約談被執行人及其代理律師,向其出示了膠州市人民法院、膠州市人民檢察院和膠州市公安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敦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暨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犯罪的通告》,釋明了利害關系,最終被執行人答應想盡辦法一次性履行完畢。五天后,申請執行人向法官打來電話,稱已經收到該公司支付的全部案款,并于當天早上將這筆錢分到了民工手上。

干活拿錢是廣大農民工最樸素的心愿,也關乎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的實現。近年來,膠州法院加大涉民生案件執行力度,本著優先立案、快速執結的原則,加快辦理速度,強化執行兌現,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朱海龍)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