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C雙板漂移協會、漢服社、蛋殼雕刻社、美食協會……在中國石油大學,這些五花八門的社團,讓同學們知道了大學生活不僅是只有書籍和課堂,還有各種奇特有趣的社團值得加入。每年的10月中下旬,島城各大高校會紛紛上演為期數天的“百團大戰”,校內的各個社團變著花樣吸引大一新生們加入。
“新奇”社團之
玲瓏蛋雕社
吸睛指數:★★★★★
蛋殼上做文章工序挺復雜
劉瑋是中國石油大學經濟學系大二的學生,同時也是學校玲瓏蛋雕社新一任的社長。劉瑋告訴記者,今年社團剛剛納新結束,有60多名大一新生報名參加蛋雕社,“報名蛋雕社沒有門檻,只要對蛋雕感興趣,都可以報名。 ”劉瑋說她也是在大一的時候加入的社團:“我當時看到學長們的蛋雕作品感覺很驚訝,能夠在雞蛋上作畫寫字,覺得他們好厲害,我從小就喜歡做手工,所以也想試試。 ”劉瑋告訴記者,疫情之前,她們社團每兩周舉行一次活動,活動時間是在周六或周日晚上。制作蛋雕作品前期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把雞蛋鉆孔,用針管抽出蛋液,然后用水將蛋殼內外清洗干凈,還要將蛋殼晾曬幾天。準備工作就緒后,就可以在蛋殼上進行創作了。多的時候社團活動一次要準備200多個雞蛋。 “在雞蛋上雕刻不需要特別的工具,普通的美工刀就可以,不過雞蛋殼特別脆,雕刻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絕大部分社團成員報名的時候都是零基礎,從來沒有在蛋殼上雕刻過,一般都是老學員帶新學員,指導新學員進行雕刻。 ”劉瑋說。
蛋雕社同學的作品展示。
小蛋殼蘊含大文化
今年上大三的董江龍是中國石油大學化工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今年他剛剛卸任玲瓏蛋雕社社長一職。雖然不再擔任社長,但董江龍說他還會繼續留在蛋雕社里,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做活動,一起交流。 “大學生活還是比較繁忙的,不過每次參加社團活動,大家一起安靜地雕刻兩三個小時,感覺自己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可以心無雜念地去做一件事情,心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
董江龍記得,曾經一位外國教授到他們系進行參觀學習,期間和蛋雕社的同學們一起交流,看到同學們的作品這位教授非常驚訝,他對中國文化特別欣賞,他還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制作蛋雕作品。臨走的時候,社團的同學送給他一個蛋雕作品作為禮物,這位教授很是激動。這讓董江龍意識到,一個小小的蛋殼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文化交流的載體?!拔覀兩鐖F經常會組織些專題性的活動,比如國慶節我們會創作愛國主義題材的蛋雕作品,教師節我們會將創作的蛋雕作品送給老師……”
董江龍的家在甘肅天水的偏遠農村,他告訴記者,春節放假回家,他用自家雞蛋給父母“露了手”自己在學校社團學的蛋雕技藝,著實讓父母驚喜不已。
“新奇”社團之
弦歌漢服社
吸睛指數:★★★★★
新社長從小愛看古裝劇
今年上大三的楊成璽是弦歌漢服社的新任社長。 “我是2018年剛上大一的時候就報名參加了這個社團,作為女孩子,我從小很喜歡看古裝劇,非常喜歡電視劇里的女演員,身穿古裝仙氣飄飄的樣子,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穿得跟她們一樣。 ”楊成璽告訴記者,她沒有想到大學里還有這樣的漢服社團,感覺自己一下子找到了“組織”。在社團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傳統文化,一起手工制作漢服,每到周末,大家還會身著漢服一起郊游、逛街、和其他社團一起搞聯誼活動……走在馬路上每次都有很高的回頭率。 “其實我們穿漢服上街并不是為了博人眼球,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穿漢服本身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宣傳,如果馬路上穿漢服的人多了,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會自然而然地增加,讓年輕人去了解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的漢服社就是其中之一吧。 ”去年暑假,楊成璽特意拍了一套穿古裝的寫真照。
楊成璽說,今年,她所在的漢服社新接納了近20位成員,“要想加入漢服社,還要經過面試,問題其實比較簡單,比如為什么選擇加入,是否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諸如此類的問題。
楊成璽拍的古裝寫真照。
社團成員自己打樣做漢服
楊成璽告訴記者,她們每兩周一次的社團活動,包括傳統文化講座、漢服制作,還經常和其他社團搞聯誼活動。最讓她難忘的是社團成員自己設計制作漢服。為了制作漢服,社團成員從圖書館和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大家采購了一些比較便宜的布料,自己動手制作起來。制作之前先要打板,在紙殼上畫出衣服的大致圖案。社團成員分成每兩人一組,大家量數據、畫圖紙、裁剪布料,忙得不亦樂乎。 “漢服的特點是袖子很寬大,而且袖子上端要有接縫,裁剪的時候要身體和半片袖子作為一個整體一起裁剪,剩下的半片袖子單獨裁剪,我當時為了省事,沒有考慮布料的經緯,直接把剩下的一塊布料裁剪成半片袖子,縫在了一起,結果沒想到衣服做好后下水一洗,袖子部分就顯得很奇怪,社團里的學長告訴我是因為布料的經緯沒有處理好造成的,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教訓,凡事不能投機取巧走捷徑。 ”
記者手記
給大學生活加點料
每年新生入校后,都會面臨“百團大戰”,很多小萌新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加入社團?要加入什么樣的社團?也有很多人會問,大學社團真的有用嗎?加入大學社團的意義何在?大學社團能教會我們什么?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懂得。
起床協會、吃貨聯盟、麻辣燙品鑒協會、單身社、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這就是存在于我國各大高校里的90后00后奇葩社團。記者調查發現,在五花八門的大學社團中,魔術社、英語角、輪滑社都是比較常見的熱門社團。如果你是文藝控,可以選擇話劇社、舞蹈社;如果你是文字控,可以選擇文學社,廣播站;如果你是運動控,可以考慮體育運動類協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在大學,興趣愛好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生活。大學社團是凝聚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相互幫助,用共同的興趣愛好影響周邊的同學熱愛生活,發揮他們在某方面的特長。大學社團可以打破年級、學院,專業以及學校的界限。你也正是在種種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成長起來。與社團成員交流的時候,每當說起自己加入的社團,同學們都會顯得熱情高漲,記者能夠真切感受到她們的快樂與興奮。
加入了社團你就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圈子大了,視野也就開闊了,認識的人都是各有所長,你也會跟著他們努力去提升自己。
從本期開始,早報教育周刊將推出 “我的大學社團”欄目,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新奇好玩的社團,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社團故事,都可以聯系我們。(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