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青報網4月30日訊 在第133個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山東省圖書館、青島全民閱讀研究院聯合推出了一張以“勞動者之歌”為主題的書單。書單參與了2022年度“中國好書”榜單、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奎虛圖書獎等,精選了2022至2023年茺的好書,向勞動者致敬。

《勞動者的星辰》范雨素 郭福來 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
本書收錄了《大哥哥的夢想》《三個人,一棵樹,四十年》《窮孩子的學費》《一個四川月嫂的江湖往事》等作品,以親歷者的視角記錄了勞動者的真實生活和心路歷程。

《在工作中,看到中國》 網易人間 編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2年5月
本書為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對自己或周圍人工作的口述,分為潮來潮去、匠人之魂、天涯海角、后浪百相、人間苦甜、幕后英雄、我們在工作等七個部分。這些勞動者們或被時代裹挾,或是迎難而上;或主動追求自身理想,或無可奈何生存所迫;或在本業中找到生命價值,或在迷失后重尋人生意義。他們的經歷演繹了不同職業的酸甜苦辣,他們的工作支撐起這個社會的平穩運轉,他們的故事萬花筒一般映射出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在這些“真實的故事,真正的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生動的當代中國,或許,也能重新思考“工作”本身的價值與意義。

《數字勞動 : 自由與牢籠》 佟新 主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2022年7月
本書記錄了數字勞動的方式以及它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反思其帶來的新的勞動關系、勞動倫理、勞動保障等問題,也思考這一時代的精神與情感世界。

《匠人》 申賦漁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2年1月
本書記錄了十五位匠人的生命故事,一個正在消失的村落,見證百年中國的變遷。每個漂泊在城市里的人,都將在其中找到自己消失的故鄉。中國作家申賦漁私人化的記敘,呈現了故鄉那些早已消失的人們跨越百年的個人生命史,一幅鮮為人知的深層中國圖景也由此被發掘了出來。申賦漁力透紙背的書寫,讓書里每一個人物都映射出中國這一百年來的歷史,同時也是這些匠人們自己波瀾壯闊的史詩。

《知味兒:董克平飲饌筆記》董克平 著
青島出版社2023年2月
本書分為四個篇章:在第一篇“知食”里,董克平先生讓我們看到了美食不僅是舌尖留香,更是文化尋根;第二篇“知味”,董克平先生通過文字帶領我們云游國內外,讓我們在游中食,在游中記,在游中悟;第三篇“知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餐飲人的知人善任,知商善營;第四篇“知人”,讓我們明白了民以食為天,美食說到底也是關于人的故事。

《手藝里的中國:指尖上的華夏文明之美》 李武望 著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8月
本書從105件文物瑰寶中,穿過22種古老手藝的歷史記憶;了解150余道工序細節,讀懂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和終極浪漫;體悟24位匠人的守藝人生,感受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與處世哲學。帶領大家走進歷史長廊,用手藝描摹中國,尋訪指尖上的華夏文明之美。

《寶水》 喬葉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2年11月
這部長篇是鄉土中國現代化的文學書寫力作,生動地呈現了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巨變。冬—春,春—夏,夏—秋,秋—冬,四個章節如同一幅長卷,在四時節序中將當下的鄉村生活娓娓道來。寶水,這個既虛且實的小小村落,是久違了的文學里的中國鄉村。它的神經末梢鏈接著新時代鄉村建設的生動圖景,鏈接著當下中國的典型鄉村樣態,也鏈接著無數人心里的城鄉結合部。村子里那些平樸的人們,發散和衍生出諸多清新鮮活的故事,大量豐饒微妙的隱秘在其中暗潮涌動,如同涓涓細流終成江河。

《“打工人”紀事》 沈燕妮 主編
上海書店出版社2022年11月
本書由10篇不同作者的寫作文章集結而成,時間跨度從上世紀40年代至今,記錄下了在中國的10個打工人不同的故事。他們的身份不一,有在西南大山地底掘進、修建隧道的工人,有在新疆雪地騎馬奔騰、便捷鄰里的騎手,有在北京街頭售賣新鮮水果的水果攤阿姨,有沈陽醫院里日復一日幫助患者的陪診師……在幾十余年的變遷中,他們分布在全國的不同地方,書寫著自己的職業故事,反映出個體與時代的緊密聯結,呈現打工者群體的精神風貌。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