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8日訊 近日,青島藍谷海檢集團與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北京玻鋼院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水下設備復合材料保護結構研究”項目技術方案專家審查會在深圳、青島、天津三地會場同時進行。項目檢驗方案及第三方認證方案經專家評審,順利通過審查。
評審會上,各課題負責人對從復合材料水下保護結構總體方案、設計方案、加工制造方案和安裝方案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參會專家領導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討,對項目技術方案表示認可,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意見和建議。
復合材料具有高強輕質、耐高低溫性能好、耐腐蝕性能強、便于成型等優勢。目前國外已有相關水下復合材料保護結構產品進行應用,但價格高昂,采購周期長。通過本項目研究,實現復合材料水下保護結構中的國產化研制和應用,可以有效的解決國內水下油氣生產中鋼制保護結構的應用不足之處,同時也大大的降低施工周期和工程投資。
本項目聯合三方優勢,旨在打破傳統鋼制防護罩的應用局限性,為我國掌握復合材料在水下油氣設施保護應用的核心技術,研究復合材料水下結構物的服役壽命與預測技術,以及國內水下復合材料防護系統全尺寸結構檢驗檢測及第三方認證模式做出有益探索和良好嘗試。
下一步,海檢集團將繼續深化與中海油、北玻院等涉海單位的科研合作,通過檢測手段,持續完善海工裝備檢測認證體系,逐步推動深海油氣開發領域“卡脖子”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以及相關科研成果的工程化應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藍小谷)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