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8日訊 2023年,城陽區城陽街道圍繞城陽區委“四區一園”建設部署要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抓手,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法,促進黨建工作與優化營商環境深度融合,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用好“一”個平臺。把“城心辦”訴求解決平臺作為開展“深化作風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活動的出發點和發力點,以突破一批難點,破除一批痛點、堵點,查出一批典型案例為內容,對標“三個大提升”“六大專項提升行動”,主動查找和解決問題。今年以來受理各類訴求共4157件,訴求響應率 97.16%,群眾滿意率98.6%,問題解決率 99.23%;“城心辦”關公眾號注人數為22.5萬,占街道常住人口總數的65.1%,占全區總關注人數的46%。

構建“兩”項機制。健全優化政企溝通機制,街道領導、職能部門和社區多次走進企業傾聽訴求,了解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向企業公布街道領導和職能部門聯系方式,方便企業負責人直接反映。連續舉辦企業家沙龍和“惠企政策進萬企”活動,集中學習宣講5場次、上門服務企業500余家。建立定期例會機制,街道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先后4次聽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情況,研究存在問題,逐一銷號整改推動,青重機械擴建規劃、國星食品自來水管網配套、諾安百特環評等難點問題得以解決。
突出“三”大效應。突出對作風能力的示范引領效應,結合實際出臺街道專項行動方案,組織召開“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及兩期機關部門部門長擂臺比武,讓干部斗志更足、血性更強。突出對集體經濟的增收擴容效應,今年以來,農村社區“一村一策”增收項目共提報68個,其中租賃項目34個,建設項目32個,股權轉讓項目1個,投資項目1個,總投資額19.3億元,預計增加年收益1.6億元,其中2023年可增加收益5831萬元。突出對城市治理的保障護航效應,圍繞群眾“急愁難盼”問題,全面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通過企業服務網格化管理,對579家聯網直報企業走訪全覆蓋,解決實際問題86件次。
堅持“四”輪驅動。助推產業升級添動力,針對新興領域領軍企業不多,缺乏集群化、支柱性產業支撐情況,街道統籌規劃布局醫養健康、活力時尚、智能制造和高新技術等4個重點產業片區。目前西城匯工業園已集聚海利爾、諾安百特、北辰循環、滕潤翔檢測、嘉展力拓等上市和準上市企業5家,天安數碼城雙創基地、蔚藍創新天地一批總部及人才科創項目全面落地。加快城市更新聚合力,面對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現狀,街道扎實推進中北快速路、地鐵車輛段二期等重點項目拆遷,新啟動白云山-虹子河水庫周邊區域、地鐵15號線站點等項目拆遷,累計完成拆遷25萬平方米,騰出土地500余畝。4月初,2個地塊、共91畝土地發布土地公告。振興實體經濟注活力,重點推進青春足球場周邊配套項目、佰才邦等10個續建項目建設,北辰循環、中醫院城陽院區等5個項目實現提前開工,年內計劃新開工產業項目13個。注重以呂家莊二次提檔擴容引爆“潮生活、夜城陽”,新建和提升薈城路日韓風情街、太古里藝術館級時尚街等,打造集夜購、夜食、夜游、夜娛于一體的城市“新夜態”IP。做強法治服務增內力,通過走訪了解企業法治需求,緊貼實際為企業講解企業從員工入職、離職的管理細則。注重講解科技型企業獎勵政策及申報等相關內容。開展走訪座談、法律講座、普法宣傳、法律援助等多種惠企服務形式,不斷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李曉君)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