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山東調研,其中一大關鍵詞是制造業。
這是時隔兩個月后,總理再度密集走進制造業企業。他強調,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在青島,李強調研了兩家企業:海爾與海信。
這兩家企業同為智能家電行業的巨頭,2022年營收合計超過5000億,不僅是青島的“頂梁柱”,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實力擔當”。
一次調研,走進一座城市同一行業領域的兩家企業,本身就是非同一般的安排。
最直接的,是體現了對智能家電企業的重視。智能家電企業所處的電子消費領域,一頭連著投資、出口,一頭連著內需、消費,處在高質量發展與擴消費的“中間地帶”。
這個環節和行業做好了,對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這次調研,將青島制造“最強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青島“家電之都”的底色依然鮮亮。
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家電企業的轉型升級,正在城市提供眾多新可能。

1
最近20多年,每當國內經濟遇到困難時,通過促進家電消費提振經濟,都是“大招”之一。另一個“大招”則是汽車。
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推進家電下鄉工作,將家電下鄉從12個省(區、市)推廣到全國。同時,把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含太陽能、燃氣、電力類)和空調等產品列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范圍。
而在遭遇疫情之后消費預期不足的情況下,促進家電消費又被提上日程。
近日,商務部表示,2023年將聚焦汽車、家電等重點消費領域,抓好已出臺政策的落實,積極推動出臺一批促消費措施,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
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的家電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面對“挑剔”的消費者,青島家電企業在“供給側”領域的改變,走在了全球前列。過去的2022年,海爾和海信業績均逆勢上揚,成為業界“一股清流”。
針對消費升級,海信推出的激光電視、65英寸以上的大屏智能電視、真空冰箱和新風空調等高端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并快速增長。

以海信璀璨高端智能套系家電為例,去年銷售規模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211%,是業內增長最快的高端品牌,今年1-4月又實現了同比277%的增長。
之前青島家電企業是想方設法滿足消費,現在則走上新的道路,不斷用技術創新去“創造消費”。
《2021激光顯示產業發展及用戶體驗白皮書》顯示,具備一定經濟條件的用戶更愿意為高品質產品消費。
比如,海信電視U7系列自上市以來,連續6 年霸榜年度銷售額TOP10 榜單,成為中國高端電視市場的“常青樹”。
另一家巨頭企業海爾,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延伸場景體驗,開拓出廣闊的增量空間。
可以說,如今青島的智能家電企業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全球消費趨勢。
數據顯示,海信電視在日本、南非、俄羅斯、澳洲市場銷量占有率位居第一,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場銷量占有率排名第二。
2
青島智能家電企業立足主業的同時,在產業鏈上的突破同樣能帶給中國制造企業諸多啟示。
原本傳統的家電企業,突破行業藩籬,要么向產業上游延伸,要么向相關產業滲透,闖出了特色升級之路,且延伸了諸多新產業。
在海爾考察時,總理提到,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更好為中小企業賦能。電視報道顯示,現場匯報畫面中出現了卡奧斯的場景。
海爾旗下的卡奧斯COSMOPlat平臺,是海爾打造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22年卡奧斯在青島賦能企業4500多家,新增產值300多億元。
海信同樣在向多元化進發,為城市帶來許多新產業。
在第二增長曲線的業務上,深度布局芯片、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汽車電子、軌道交通、智慧醫療和智慧城市等業務板塊,從最初的家電產業起步,穩步邁向了高科技產業。
比如在芯片技術方面,海信已經形成了以信芯微公司為代表的畫質芯片,以乾照光電公司為代表的LED芯片,以海信寬帶公司為代表的光芯片三大芯片產業布局。
這種深厚且完善的布局在家電企業中是第一家。
海信是國內最早涉足芯片研發的企業之一。早在2005年,海信就推出了中國第一顆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打破了國外品牌對芯片產品的壟斷,信芯誕生的半年時間直接使進口芯片價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40%。
2021年,青島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入選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能夠成功突圍,成為“國家隊”,優勢不僅來源于傳統的家電制造,更得益于最近10年,圍繞家電制造進行的各種技術研發、產業布局。
以智能家電為中心,青島智能家電新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3
如今,青島正在大力布局高端顯示、集成電路等產業。
這些產業與智能家電產業高度耦合,因此,未來青島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有望進一步壯大。按照規劃,到2025年,青島市智能家電產業鏈產值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不過,“高光”的智能家電產業,也襯托出青島制造的短板。
智能家電所擁有的市場份額、匯聚全球研發資源的能力和高額的研發投入,所形成的完整鏈條,是其他行業無法企及的。
以海信為例,在全球擁有31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國內13個,海外18個),設有23所研發機構(國內10個,國外13個),設立了66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建立了全球協同的研發制造和營銷體系。
這些年,青島引入了不少制造業巨頭,包括京東方、一汽等,可是很多企業只是將青島作為制造基地,缺少高端的研發、設計等機構。因此,競爭力不夠強。
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行業仍在培育、成長中。已經擁有智能家電超強產業鏈的青島,急需培育出新的“最強產業”。(劉漢鋒)
責任編輯: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