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著小雨,我外出買東西乘公交車回家。車上人不少,座位上坐滿了人。一位姑娘起身給我讓座,說自己馬上要下車,我道了謝坐下。車到站,姑娘從后門下車,接著從后門上來一位面色黝黑、身形瘦小的老人。老人肩上背著一個大大的帆布包,左手拎著一個沉甸甸的塑料袋。他把塑料袋放在腳下的車廂地面,靠著后門邊上的扶手喘氣。他沒有帶傘,衣服被雨淋的濕乎乎的。車廂里的年輕人都在低頭玩手機,沒人注意這位老人。我趕緊站起來,尚未開口,老人便微笑著說,不用,不用,我兩站就下了。
老人沒有卸下背上的帆布包,他用左手從口袋里掏出乘車卡。他的動作看上去不太協調,我這才發現,老人右臂的衣袖空蕩蕩的,心不禁一顫。女司機靜靜坐在駕駛座上,從后視鏡里看著老人蹣跚著向她身邊的打卡器走來。打卡器發出“愛心卡”悅耳的聲音,幾個年輕人幾乎同時抬起了頭,紛紛給老人讓座,老人還是微笑著拒絕。我有些不解,面對一位殘疾老人,女司機為什么不及早提醒乘客讓座呢?老人一步一步小心地走回車后門扶手旁,待他站穩了腳跟,女司機才開始啟動車。
我瞅了一眼老人放在車廂地面上的塑料袋,那里面有兩包掛面,一袋大米,一捆菠菜,幾根胡蘿卜,還有一大塊疙瘩頭咸菜。想來老人的日子過得頗為清苦。
車到一站停下,上來一位大媽。她看見殘疾老人,便打了個招呼,說怎么就你一個人,老伴呢?老人笑笑回答,老伴病了。大媽關心地問,要緊不要緊?老人回答,沒大事,支氣管炎老毛病發作。大媽撇了一眼老人放在地上的塑料袋說,你一個月五千多退休金,就不舍得吃點好的?老人嘴一咧笑著說,習慣啦,年紀大,大魚大肉吃多了胃里不舒服。此時,旁邊有人給大媽讓座,大媽對殘疾老人不客氣地說,我知道您是老模范,一向舍己為人,您既然不愛坐,我腿疼,我就坐啦。聽那口氣,他們挺熟稔。
車又到一站,車停穩,女司機打開車門。老人彎腰欲提塑料袋,一位男青年搶先幫他提了起來,另一位男青年上前攙扶他下車。老人一連聲說,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很明顯,他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女司機終于發話了,大爺,說您多少遍了,能不能不犯犟?您年紀大,身體不好,總要給年輕人一個助人為樂的機會吧。女司機的語氣同大媽一樣,帶著與老人的熟悉。老人聽后不好意思地點點頭,笑著“好好好”地答應著下了車。
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兩位年輕人給老人打著傘,陪伴著老人佝僂的背影漸漸遠去。我想,在這位殘疾老人始終面帶笑容的背后,一定有著一個自尊自強、咬緊牙關的靈魂。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