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智慧工會搭建“全時在線”網上服務體系
平臺上線四年,已搭建起“1+2+3+N”架構,實名認證會員160萬人,舉辦線上普惠活動1萬余場
打開青島智慧工會App,會員可以隨時隨地參與省、市及所屬各級工會的線上活動,查找離自己最近的服務驛站,一鍵開啟AI運動,享受各類會員福利和生活便利……今年是青島智慧工會平臺上線的第四年。目前,青島市總工會已構建起智慧工會“1+2+3+N”(一個大數據中心、兩片“云”、三平臺和N個應用場景)架構,智慧工會平臺已實名認證會員160萬人,數量位列全省第一;舉辦線上普惠活動10000余場,總瀏覽量超2000萬人次, 真正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協同、覆蓋全市的數字工會體系,通過數字賦能,讓工會服務更有廣度、溫度、精準度。
服務之“變”:聚焦職工需求 推進智慧創新
及時、精確感知職工群眾生活冷暖和所想所需,是發揮工會“娘家人”作用的重要一步。青島智慧工會平臺深挖職工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探索“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新模式,讓智能化服務精準觸達。
“打開這個平臺,動動手指就能領到專屬禮包,還能查看就近休息的地方,非常方便!”去年夏天,注冊成為工會會員的外賣騎手小徐通過青島智慧工會平臺領取到了“清涼券”,到便利店兌換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專屬清涼大禮包,享受到了平臺提供的便捷會員福利。
據了解,青島智慧工會平臺設入會轉會、智慧維權、心靈關愛等33個服務模塊,職工可以“一端全享”。目前,青島市總工會把能網上辦理的業務全部搬到線上,搭建了“全時在線”的網上服務體系。
此外,青島市總工會借助數字化手段,將服務和關懷覆蓋到職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職工專屬網上購物平臺已吸引近200個商家入駐,上架商品2000余個,各類優惠獲得職工廣泛好評,包括中石油優惠券、網約車充電大禮包、生日蛋糕券,以及就業服務“云招聘”、困難幫扶“云申請”、婚戀服務“云牽手”、典型選樹“云投票”……
治理之“變”:強化數據驅動 助力精準決策
青島市總工會以數據驅動為引領,搭建普惠服務平臺、完善基礎數據庫,推動業務應上盡上、實現流程再造,逐步邁向數字化治理新格局。對內打通“三大平臺”31個服務模塊21個業務系統,對外共享省總工會、民政、人社等部門數據庫,全面匯聚會員、組織、業務、服務等20億工會基礎數據,開發志愿服務、智送清涼、勞模區塊鏈等20余個大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對工會業務的動態跟蹤,實現研判精細化、治理數字化、執行可視化。
充分發揮數字化治理優勢,青島市總工會加強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和管理服務效率。例如,通過對職工答題數據分析,發現職工中的理論“答”人和積極分子,為工會網上意見領袖培養、人才培養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對線上送清涼活動整體情況、兌換點熱力圖、兌換高頻時段、參與人員分布等數據進行分析,為戶外勞動驛站選址優化提供科學決策的參考。
傳播之“變”:深化媒體融合 創新傳播手段
面對信息時代大發展、數字空間大連接、網絡社會大交互的時代大潮,將數字化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造貫穿于宣傳工作全過程十分必要。青島市總工會直面新挑戰,強化技術賦能,做強融合傳播,依托青島工會媒體融合中心,搭建新媒體傳播平臺,創新推出“鴻雁融+”媒體融合品牌和“工小鴿”IP生態。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起上班吧’……”青島市總工會借助抖音號打造的抖音爆款欄目“一起上班吧”,截至目前已有217.8萬的播放量,除此之外還有“xuan了!工匠”“普法小課堂”等工會特色欄目,單個短視頻點擊量最高達114.5萬。
除了開通抖音號、微信視頻號,搶抓短視頻和直播風口,青島市總工會還創新開發職工答題小程序,實現多人PK、地圖闖關等多種競賽模式;使用GPS和VR技術,開發打卡小程序,讓職工通過打卡沉浸式參與活動;打造“五個一百”工會正能量品牌,通過線上發掘、線下培育,全方位發動職工成為工會強有力的宣傳隊伍,共同為講好工會故事、青島故事發聲,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萍 通訊員 劉爽 張倩)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