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一場“市北區總工會夏季送清涼”活動掀起了市北區職工參與線上活動的熱潮。
市北區總工會創新性地將“送清涼”“送溫暖”活動與戶外勞動者驛站進行結合,從支持新業態勞動者和戶外一線勞動者的角度出發,利用齊魯工惠APP平臺遴選出新業態勞動者和戶外一線勞動者相對集中的工會組織,做到了“定位精準”“受眾精準”。單次活動瀏覽量達到3萬余次,數千名職工參加。

這是市北區總工會加快推進智慧工會建設,打造“竭誠服務 至誠維權”品牌,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當好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的一個日常工作縮影。
自2019年起,市北區總工會就在逐漸完善“智慧工會”建設的路上比學趕超。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學習先進優秀經驗,通過“智慧工會”建設推動工會改革創新向縱深發展,實現工會工作的新架構、新升級。目前,依托齊魯工惠平臺,市北區總工會共采集會員入庫數達11萬余人,基層工會組織數1474家。

市北區智慧工會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助于形成互聯互通、高效便捷、資源集約、上下協同的智慧化服務體系,開創市北區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更能夠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聯系服務職工“零距離”。
據市北區總工會黨組成員、常務副主席陶剛介紹,五一勞動節期間,青島市市北區總工會依托齊魯工惠APP,以12處新時代區域共享職工之家、8處“惠工家”為主陣地,積極開展咖啡沙龍、花藝、茶藝等多樣優質的惠工服務,讓廣大會員職工每周都能夠享受到普惠福利。
除了通過智慧工會開展的普惠服務,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市北區的服務保障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隨著外賣、快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的興起,成立工會組織成為保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與完善服務的重要堡壘。“市北區人口眾多,新業態發展迅猛,T3、餓了么等新業態的青島總部也已經落戶市北,近兩年,我們重點發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服務與保障工作。”陶剛告訴記者。
一年來,市北區迅速建會100余家,新發展會員1萬余人,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28家,建會入會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市北智慧工會平臺的建設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享受惠工服務提供了順暢的渠道和高效的平臺,打開齊魯工惠APP,即可實現一鍵觸達。同時,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勞動關系不明確,用工形式特殊等特點,工會為入會的1萬多位會員提供綜合保障險、工會法律服務站等惠工服務,幫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服下一顆“定心丸”。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正值“齊魯工惠·青島行”平臺上線的第四年,陶剛表示:“在青島邁向‘智慧城市’的進程中,‘智慧工會’正與時俱進地走近萬千職工身邊,經過短短幾年時間的培育、建設,它彰顯出了強大的服務力。未來,市北區總工會將持續探索創新職工服務陣地運營管理方式,聚焦職工多樣性需求加強智慧工會建設,推動職工服務陣地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更好地服務職工群眾。”(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