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30日訊 為扎實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進一步提升案件執行質效,平度法院本著“直面群眾、便于執行、執源治理” ,在青島市率先探索基層人民法庭直接辦理執行案件新機制,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自去年10月試點運行以來,截至目前,該院南村、新河2處試點法庭首執案件收案73件,結案39件,執結率53.42%,平均執行期限34.5天,執行周期平均縮短56天。
探索局庭協作、內外聯動執行機制
試點先行,探索執行新路徑。平度市共有17個街鎮,是山東省最大的縣級市。平度法院下設9個派出法庭,最偏遠的新河派出法庭距離平度市區近50公里。為利于開展執行工作,又利于當事人參與執行程序,平度法院依據南村、新河作為平度城市副中心和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的特點,將南村法庭、新河法庭作為人民法庭直接執行工作試點,實行調、審、執,當事人可以就近在法庭內辦理調解、立案、審判、訴訟、信訪等訴訟事項,把執行觸角延伸至最基層。如新河法庭成功運用審調執聯動機制,僅用20余天為某科技公司追回危險廢物處理費250余萬元,作為典型案例受到上級肯定。
借力借勢,助推治理精細化。平度法院爭取平度市委政法委支持,聯合出臺《關于實施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與法院執行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作為平度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事項統籌推進,建立“網格+執行”聯動機制,將執行案件查人找物、線索摸排列入網格員日常巡查職責范圍,發現線索及時與派出法庭溝通。同時,吸收鎮街黨(工)委、社區、村等各方力量參與調解、執行等工作,與派出法庭法官一同與當事人溝通,加快辦案效率,提升辦案效果。新河法庭聯合特邀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并及時提示執行風險,通知自覺履行。今年以來,新河法庭已調解成功案件83件,90%以上調解后立即履行,其余案件均已分期履行。
簡化流程,審判執行提質效。人民法庭自審案件轉執行的,由法庭直接登記立案,執行局網上審批案號即可,在審判過程中,增加執行前置、風險告知、執行通知送達環節,從源頭上減少執行案件的產生。同時,法庭對調解、審判的案件定期進行數據分析,對到期履行的案件,主動發出告知書,提高當事人自覺履行率。對于法庭執行案件,人民法庭內部配置執行力量,負責執行本庭內審理的案件,查封、扣押、凍結等執行措施由人民法庭負責實施,執行局對執行過程進行指導,協助法庭開展執行工作,推動人民法庭的案件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完成執行程序,提高執行效率。如南村法庭執行人員日前通過網絡查控到被執行人財產后,聯合管區主任、村書記,引導當事人自覺給付贍養費,成功調解一起贍養費糾紛案件,獲得群眾點贊。
從為群眾辦實事出發,全面加強執源治理
加強法庭建設強“基礎”。結合案件數量、區域面積、因素,充實法庭執行力量,確定專門執行人員并實行動態調整,定期對執行專員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加強執行局與法庭協作,訴訟保全裁定由法庭制作,執行局保全中心負責實施;案件審批與結案由執行局執行團隊與執行指揮中心負責,以緩解基層執行力量相對不足的現狀。
發揮法官優勢嚴“進口”。發揮派出法庭法官熟悉轄區民情等優勢,在審判階段兼顧考慮裁判內容的可執行性,把“有利于執行理念”貫穿到訴訟前端,以減少執行立案“進口”,減少執行人員線下執行的時間成本,創新審執工作銜接,讓裁判履于未執,推動審執一體化建設。運行以來,試點法庭共審結案件451件,進入執行程序158件,其中通過法庭直接執行機制執行立案73件,執行“進口”數量同比減少45%。
優化調解力量控“出口”。優化執行調解力量,加強訴前調解、審判與執行銜接,強化執前調解,執行干警專業能力與法庭干警熟知社情民意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案件執結率與執行到位率,切實把控執行案件“出口”。目前,南村法庭首執案件結案率57.62%,與同時段全院首執案件平均結案率相比高27.75個百分點,實際執行到位金額12.8萬元。新河法庭首執案件結案率35.71%,與同時段全院首執平均結案率相比高5.84個百分點,實際到位標的額267.9萬元,執行到位率100%。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推動立審執銜接常態長效
規范制度。平度法院制定《平度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庭直接辦理執行案件試點工作方案》與《人民法庭辦理執行實施案件流程規定(試行)》,明確法庭直接執行工作的目標要求、案件范圍、具體流程、考核方式,對法庭直接執行機制予以規范,落實“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法警”的人員配比標準,動態調整人員結構,構建人民法庭直接執行機制,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強化協同。加強立審執一體化銜接,樹立“立審執一盤棋”“全流程解決執行難”的理念,制定執行通知前置程序意見,做好立案、審判階段執行風險提示。強調“審判+執行”的協同思維,人民法庭直接執行業務工作量,納入人民法庭績效和人員業績考核,提高審判法官“利于執行”意識。持續深化執行案件繁簡分流工作,按照“事務集約、新舊分道、審執銜接、法庭執行”的新型工作思路,更好發揮執行平臺信息化建設、網絡拍賣、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作用,真正實現審判執行同頻共振。
實施聯動。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交流,爭取資金、設備、場所、人員等方面的支持,新河鎮政府投入專門資金,為新河法庭新建辦公場所,配備辦公設備,搭建一體化多元解紛中心,改建新河生態化工產業基地微法庭,并聘任2名具有法律知識、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工作人員,派駐新河法庭。南村鎮政府為南村法庭置換新的辦公場所,助力打造一體化多元解紛中心。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李娜)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