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指導、母乳指導、小兒推拿、早期教育,這些和新生兒密切相關的項目,市場上需花費上千元。可對城陽棘洪灘街道的居民來說,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棘洪灘街道位于我市重點打造的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內,這條千億級產業鏈的打造,離不開眾多人才的拼搏奮斗。為讓這些人才安心創業,該街道從醫療、教育等方面入手,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護理專家正在為孩子做推拿按摩。
現場
步行帶兩月男嬰來推拿
28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城陽棘洪灘街道衛生院,在該院二樓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初為人母的衣明佳正抱著剛兩個月的兒子在做推拿,一旁的工作人員劉倡暢拿著鈴鐺逗弄孩子,以便分散其注意力。衣明佳住在附近的小胡埠村,懷孕初期便在該院建卡。“當時就聽說有小兒推拿等服務,孩子出生后胃口不是很好,便想著帶他來推拿推拿。”衣明佳告訴記者,雖然從網上看了諸多的育兒知識,但在具體實踐時還是手忙腳亂。出月子后,衣明佳曾帶著孩子來衛生院聆聽過專家有關育兒知識的講解。
和衣明佳不同,今年已是二寶媽媽的郭女士,是特意帶著孩子來做護理的。郭女士告訴記者,五年前大寶出生時,她專門從城陽選了一家機構,給孩子做護理。沒想到二寶還沒出生,家附近的衛生院便推出了這些服務。“省時省力還免費,對我們來說太方便了。”郭女士住在南萬社區,離衛生院只有幾分鐘車程。
舉措
全市首家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
無論是衣明佳還是郭女士,或是眾多和她們一樣的新手媽媽,能享受到這種家門口的服務,背后是棘洪灘衛生院所建立的全市首家0-3歲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去年,棘洪灘街道投入40萬元,依托新建衛生院設立了全市首家0-3歲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在原有圍產保健、兒童保健、預防接種門診的基礎上,增設母嬰關愛服務室,與衛生院的其他職能科室互為補充,共同開設了系列特色服務。每年投入50萬元購買母嬰關愛服務項目,區域內戶籍人口及流入人員均可持卡(37°母嬰關愛卡)在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免費4次“一對一”服務(孕期指導、母乳指導、小兒推拿、早期教育)和一次母嬰中醫指導服務(中藥產后泡浴及嬰幼中醫保健),以及線上線下雙課堂等系列服務。
“我們還在預防接種候診、留觀區開設了‘15分鐘微課堂’,由專業人員現場進行疫苗接種常見副反應的識別與應對,同時對發熱寶寶護理、母乳喂養等科普知識進行宣講,并對照護人的問題進行現場答疑。疫情期間,我們將線下實操課通過錄制抖音視頻的方式在服務群及公眾號上進行播放。”棘洪灘街道衛生院副院長李麗告訴記者,4次免費服務可以逐一享受,也可以全部用來享受一種。“就這四種服務,市場價達到了1600余元,在我們這里全部免費。”

護理專家通過錄制抖音視頻的方式在服務群及公眾號上進行播放。
背后
為創業人才解后顧之憂
為何會選擇推出這樣一項舉措?在城陽棘洪灘街道書記劉學永看來,留人先留心,只有為人才解決各種后顧之憂,才能讓他們安心在青創業發展。劉學永告訴記者,棘洪灘街道是全國軌道交通產業重要集聚區域,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以軌道交通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園區,國家科技部、國資委共同推動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也落戶在此,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鏈。區域內集聚了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青島四方龐巴迪等三大主機企業,相關軌道交通配套企業200余家,產業集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生產的動車占全國運營動車組60%的份額、城軌地鐵車輛占25%的份額。2018年,區域內軌道交通產業鏈產值達到850億元,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在軌道交通車輛、關鍵系統設備等方面的研發能力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護理專家正在為孩子做推拿按摩。
調研發現,街道內育齡婦女約兩萬人,0-3歲嬰幼兒約5000人。照護指導中心的成立,有力解決了示范區內就業人員的后顧之憂。該街道的做法,正在向外輻射。目前,城陽區8個街道251個社區(居委會)3歲以下嬰幼兒3萬余人,按照“家庭為主,托育補充,優化服務,分類推進”的原則,采取政府購買與社會力量并行方式,探索實施“家庭+中心+機構”三種服務模式,并研發搭建智慧照護系統平臺全面提升服務效能,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專業、精準、多元、可選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文 徐常青/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