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工暖心家 夏日“送清涼”(主題)
市總工會持續推進為職工辦實事項目,在全市建成工會愛心驛站400多家(副題)
“這兒環境好、設施全。工作結束,在驛站內的淋浴室沖個涼,舒服多了。在這里,我們有了遮風擋雨、喝水歇腳、加熱飯菜、看電視讀報紙的固定場所。”昨日,廈門一外賣小哥在位于東浦路93號的工會愛心驛站歇息時如是說。
去年以來,這家驛站經過升級改造,由20平方米環衛道班房升級成90平方米服務站,由8小時限時開放延伸到24小時不打烊服務。不僅如此,掃碼智能門禁、人臉識別取紙、能耗監測平臺、智慧便民系統……驛站內一系列智能設施吸引一大波“鐵粉”。至今已有8000余人次職工走進驛站體驗不一樣的“新服務”。

愛心驛站工作人員為前來休息的外賣小哥遞水。(受訪單位 供圖)
廈門市總工會結合主題教育,持續推進為職工辦實事項目,聚焦新業態群體和戶外勞動者的需求,根據“工會組織、依托基層、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原則,逐步推進工會愛心驛站建設提質擴面。目前已在全市建成工會愛心驛站400多家,無償提供冷熱飲水、休息納涼、手機充電、應急救治、雨天借傘等便利服務。連日來烈日當頭,這一批工會愛心驛站的服務性更加凸顯。
為讓每個驛站都釋放家的溫暖,市總工會不斷壯大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暖心服務的“工益圈”,通過加載特色志愿服務,打破工會服務的局限性,不斷充實驛站的服務內涵:在工人文化宮愛心驛站,工會志愿者定期駐站服務;廈門市成立首個藍騎士工會愛心驛站,為騎手提供辦理工會卡、免費理發、義診等服務;在海滄城建愛心驛站開展“快樂閱讀”“勞模宣講”等活動,打造職工學習交流陣地……
日前,市總工會還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廈門市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管理辦法》。按照“有統一的標識名稱”“有合理的建設布局”“有健全的服務設施”“有完善的服務功能”“有規范的管理制度”“有及時的地圖信息”等“六有”標準,規范驛站建設和管理。其中,市總工會結合智慧工會建設,為工會愛心驛站推出站點導航地圖。職工在工會微信公眾號“附近服務”中可找到各驛站的地址、聯系電話和導航,持續提高愛心驛站的使用率。
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工會愛心驛站不僅是歇腳地、暖心家,也是群眾身邊的文明窗口,還是黨的創新理論宣講站。連日來,市總工會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及省委、市委有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聚焦職工急難愁盼,拓展服務載體,豐富服務內涵,延伸服務鏈條,不斷提升戶外新就業群體和勞動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學促干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林依靜)